杜甫的“苦”与“圣”

——从《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入手探究诗人形象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石壕吏》作于杜甫46岁之时,即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58年)。这时的诗人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亲身感受安史之乱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四处抽丁补充兵力,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诗人根据目睹现实写下一组诗,《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作于诗人49岁,即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剩余4455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