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

中国食品

2025年15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本刊创刊于1973年,是中国第一本食品类刊物。目标读者为全国酒店、餐饮业及酒店餐饮业院校师生。本杂志最大的特点是新闻性,...     展开

类型

半月刊

类别

旅游美食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30.00 ¥18.00
目录

封面人物

推动中华老字号焕新为餐饮发展建言献策
每个来北京的游客或许都听过“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这句广为流传的话生动地反映出北京与烤鸭之间的紧密联系。作为北京烤鸭的代表,全聚德烤鸭可谓蜚声中外,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烹饪大师、全...

人物专访

修厨德 磨厨技 誓成烹饪匠人
在高手如林的中国餐饮界,炼皓虽然只能算是一名“小学生”,但却成绩斐然,不仅荣获中国烹饪大师等诸多称号,还是的中餐厨师长,曾为服贸会、中关村论坛等诸多大型活动提供宴会服务。近日,本刊对炼皓进行了专访,他为我们讲述了自己的成才、成名之路。 拜名...
美食与文化的盛宴
基辅罗斯餐厅坐落于,是北京城中一处别具一格的异域餐饮文化胜地。这里不仅是品尝正宗俄式美食的绝佳场所,更是感受东欧文化魅力的窗口。近日,本刊对这家已有25年历史的餐厅进行了探访,专访了该餐厅运营总经理李明。 特色美食的殿堂 “我们这家餐厅是2...

畜禽食鉴

乌骨鸡:中国特产珍禽
中华民族是富有智慧的民族,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饮食文化,发掘出了许多宝贵的可用于烹饪的饮食原料和药物资源,中国特产珍禽乌骨鸡便是其中之一。 十大特征 乌骨鸡又名乌鸡、药鸡、竹丝鸡、松毛鸡、黑脚鸡、丛冠鸡,源起于江西省泰和县...

食业匠人

一把炒勺“炒热”乡村振兴路
清晨的阳光洒满京郊的田野,王云踩着露水走进北京市昌平区黑山寨村的栗蘑种植大棚。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朵刚采摘的栗蘑,指尖轻抚菌褶:“这玩意儿鲜得很,做成‘栗蘑扒菜心’准能火。”20多年来,这位常年身着中式服装,衣服前绣着“云绘三农”字样的北京市...

专家解读

陕西传统饮食的健康发展之路
陕西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更孕育出独具特色的陕菜,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极具地域个性的重要分支。 在陕西,街头飘香的肉夹馍、令人酣畅的油泼面等美食以独特风味与丰富口感,在中华饮食文化宝库中散发着迷人光彩。但是,随着人...
非遗美食与康养产业的融合之道
中华饮食文化绵延至今,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智慧与哲学思辨。传统特色食品不仅是地域风味的代表,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独特的地域文化与匠人精神。近年来,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和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速,传统美食与大健康产业特别是康养产业深度融合,...

美食烹饪

营养美味的“怀山药鸡蛋不翻”
济源位于豫西北的太行山脚下,这座素有“国”之称的古城凭借独特的地理风貌孕育出众多传统美食,将药食同源物质铁棍山药与加入鸡蛋的米糊混合,再用特制工具鏊子制作而成的“鸡蛋不翻”便是其中一种。 众所周知,山药属于药食同源物质,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
不同地域的辣椒炒肉
棘椒炒肉这道菜起源于中国南方,尤以湖南人民最为喜爱,已经成为湘菜中最具影响力的菜肴之一。湖南人爱吃这道菜是有道理的,那里气候湿热,吃些辛辣食物有助于祛湿、避寒,于身体十分有益。后来,随着湘菜馆在全国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这道菜。据全...
热辣滚烫的四川麻辣火锅
在我国,火锅的历史非常悠久,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至少有1900多年的历史。其中,四川火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代道光年间(1821一1851年)。当时,在长江边上劳作的船工结束忙碌的工作后喜欢围坐在一起吃饭,他们用简单的瓦罐作为炊具,倒入水...

饮食文化

传统饮食文化之白酒历史文化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可见酒在我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酒诞生于何时?我国历史上的名酒有哪些?酒的香型有多少种?有哪些代表性白酒品牌?关于酒文化中的这些问题,下面将一一进行解答。 我国酿造酒的产生与发展 关于我国酿造酒的起源,很多文献中都有记...
仓頡家宴·三转席:穿越千年的饮食文化活态典籍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流传着一场独特的“转”宴,名为“仓頡家宴·三转席”,它不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一部承载着中华文明密码的活态典籍。2017年,仓頡家宴·三转席荣膺“中国名宴”;2018年,获评“中国菜·全国省籍地...
伏天食羊:“岐黄故里”的盛夏食养之道
在“上蒸下煮”的三伏天里,湿热的天气让人食欲大减,唯有清凉解暑的凉粉、绿豆汤等美食能勾起些许食欲。但是在甘肃庆阳,人们却喜欢在三伏天里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再吃上几块具有温补作用的羊肉。很多人可能会纳闷,羊肉性温热,夏天吃不更燥热吗?这...
丝路烟火与杯盏间的盛世风华
走进长安西市,胡饼铺子里的炉火烧得正旺,飘出的焦香里混着隔壁波斯店中的香料气息;酒肆中,新丰美酒与琥珀色的西域葡萄酒一同斟满;曲江池畔的宴席上,驼峰炙的油脂滴落在炭火上,“磁磁”作响。这便是盛唐饮食的鲜活画卷,展现了将天下滋味烹煮于一炉的盛...

营养课堂

金蝉:舌尖上的“唐僧肉”
在炎热的夏季,树上的蝉鸣声不绝于耳,于是,有些人的餐桌上便开始出现一道夏季限定美味一油炸知了猴。知了猴又名金蝉,为蝉科蚱蝉属的一种昆虫,特指其准备羽化前的若虫阶段。 在《西游记》中,唐僧为金蝉子转世,并因一句“吃一口唐僧肉便可长生不老”而引...
痤疮反复不用慌,抗炎饮食来帮忙
对于青少年来说,最烦恼的事情莫过于脸上反复长“青春痘”,调查显示,有93%的青少年受过其影响。“青春痘”其实就是痤疮,容易反复发作,若处理方法不当还可能会留下红印、黑印或瘢痕。 其实,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引起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注意卫...

记忆“食”刻

一碗糟酒慰平生
夏日的某个清晨,我在公园跑完步后径直走进附近一家常去的早餐店,在点完餐等待的间隙,店主笑眯眯地端来一小碗晶莹、清亮的糟酒。我抿了一口,又甜又凉的琼浆滑入喉咙,燥热感瞬间消散,不禁让我想起了儿时母亲酿的糟酒。 在我的家乡,人们一直有酿糟酒的习...
难忘那道豆腐卷子
我从小就是个对食物没有那么高要求的人,能吃饱就好,并不挑食。直到长大后去外地念书,由于饭菜不合胃口,我开始疯狂地想念家乡的食物,尤其是妈妈做的豆腐卷子。 我的妈妈是山东人,虽然后来嫁到了黑龙江,但却始终眷恋家乡的食物,比如煎饼和豆腐。在我小...
外婆的杜阮凉瓜扣肉
杜阮凉瓜又名杜阮苦瓜,是广东江门的名优农产品,其瓜型肥大,肉厚粒粗,味微苦而甘,口感爽脆、无渣,由于果尖似凿,故又有“雷公凿”之称。每年8月是杜阮凉瓜盛产的黄金时节,此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外婆做的杜阮凉瓜扣肉。 在我儿时,外婆总爱用鸡蛋炒...
肉香深处是乡关
在邵阳,各式酒席上总少不了一碗热腾腾、红亮亮的“蓬蓬肉”,里面的肉块足有巴掌大,肉皮似宣纸起皱,瘦肉如松枝虬结。只要这道菜往八仙桌上一搁,满座人的眼睛就都跟着亮了起来。老人们说,这才是宴席的“魂”。 “蓬蓬肉”还有很多名字,如“东坡肉”“棒...
来碗“绿水鬼”,打败潮热的夏天
如果你在夏季时去一趟广州,就会知道什么叫“潮热难耐”。我有一次到广州出差,一下飞机便被湿热的空气蒸得汗流浃背,浑身上下像是裹了一层塑料薄膜,皮肤黏腻不正,只有在酒店的空调房里呆着才好受些。一直等到太阳落山,我才有勇气走出酒店去寻找美食。 因...
糖油粑粑:藏在味觉深处的味道
糖油粑粑是湖南长沙的传统名吃,“粑粑”是长沙方言,意思是饼。据说,在晚清至民国时期,糖油粑粑已成为长沙街头的常见小吃,最初是由挑担小贩用炭火小锅现做现卖,因价格低廉、饱腹感强,深受码头工人、学生的喜爱。 我第一次吃糖油粑粑是在大学时期。那时...
咸丸香里的人生况味
我总觉得,长大后钟情一种食物,往往和童年里的记忆紧密相关。每次与外地朋友谈及喜爱的食物,我总会毫不犹豫地说出:“咸丸!”朋友听后常一脸疑惑地问道:“咸丸?是汤圆吗?”我赶忙连连摆手。虽说二者皆由糯米粉制作,外形也都近似圆球状,但是咸丸的配料...
青青莲蓬 悠悠我心
当荷花开始在朋友圈刷屏时,我知道属于夏日的那一口清爽和甘甜也要到来了。就如同明前的春茶一样,大暑节气里碧绿而饱满的莲蓬,同样有着让人一期一会的欣喜和期盼。 俗语说“一莲出九药,全身皆是宝”,荷花、荷叶、荷蒂、荷梗、莲子、莲须、莲蓬、莲子心、...
一穗玉米绽香甜
某日下班的路上,我偶然看到一个卖玉米的小摊,看着那些裹着青翠外皮的玉米,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回到了故乡的小村庄 儿时,每到玉米抽穗的季节,我就开始馋煮玉米。有一天傍晚,当晚霞映红厨房的窗时,在地里干活的母亲回到了家。只见她怀里楼着几个玉米,我看...
风扇凉面:夏日里的清凉美食
这些年我去过许多城市,尝过不少消暑面食,有老北京炸酱面、四川凉面、广东竹升面等,每碗面都带着地域的独特印记。可在我心中,那碗带着江南水韵的风扇凉面,是任何美味都难以替代的。 凉面,又被江南人唤作“过水面”,其起源于唐代,古称为“冷淘”。在我...
温情满满的摘杏时光
带有丝丝凉意的晚风总算驱散了白日里黏在皮肤上的燥热,此时的天色是那种蓝紫色,就像一块浸了水的旧丝绒。姥爷搬了把小马扎坐在院门口,也不说话,只是看着门前那棵老杏树。我知道,他是在等熟透的杏子从枝头上掉下来。 母亲从厨房走出来,边擦手边对我使了...
外婆的“神仙粉”
我的家乡是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那里有一种名为“神仙粉”的特色小吃,是我童年里最爱的美食。 小时候,我的母亲在外地上班,我基本住在终南山下的外婆家。那时候物资匮乏,大家都是就地取材,采摘各种野菜做成各种食物,其中就包括用糜糜梢树叶做成的“神仙...
关于甜味的记忆
我从小就嗜甜,最初关于甜的体验来源于糖,然后是甘蔗。 幼年时,我曾在村子里拾到过一块黄褐色的“土块”,有半个鸡蛋大小,略显坚硬。当时不知哪里来的勇气,我居然咬下了一小口,放在舌尖上试探。“土块”在嘴里缓缓融化,吃起来沙沙的,竟然还有丝丝的甜...
可观又可食的薜荔
前一阵,正在南方实习的表弟发来一组攀爬在墙上的绿色植物的照片,考验我这个北方人是否认识。我仔细辨别一番,原来是柳宗元在“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薛荔墻”中提到的薛荔。 十多年前,我曾到浙江宁波旅游,远远望见一座欧式风格的三层老楼,外墙上爬着...
张叔的燃面
在,每天晨光熹微时,张叔的燃面店就开门了。简陋、整洁的几张桌椅,热气腾腾的面锅,还有张叔忙碌的身影,构成了这条巷子最具烟火气的画面。 我是在这条巷子长大的,对张叔的燃面有着近乎痴迷的喜爱。上学的时候,每天清晨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冲到面店,对着张...
采河蚌
有一日,我正在湖边悠闲地散步,脚边忽然飞来一个黑东西。只见一个小男孩从湖水里冒出来,湿淋淋地上岸后拾起那东西,兴奋地冲我扬了扬,我一看,原来是一只大河蚌。看着男孩拿着河蚌越走越远的身影,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童年时采河蚌的情景。 小时候,离我家不...
水煎包里藏深情
记忆的河流静静流淌在岁月深处,许多人间过往都已淡忘,唯有那独特的味道宛如万能钥匙,能够瞬间打开我尘封已久的记忆大门,将曾经的美好“唤醒”,那便是姥姥做的水煎包的味道。 我打小生活在乡村,因离姥姥家很近,所以经常去她家住。那是一个不大却充满柔...
既解馋又慰心的凉粉
炎炎夏日,卖凉粉的小吃摊越来越多,每当看到时我的唇齿间便涌起丝丝凉意,也勾起了儿时的美味回忆。 我的老家甘肃金塔盛产小麦,面粉细白如雪,用其做成的拉条子筋道、爽滑,其实它还是做凉粉的好材料。儿时,乡间没有多少好吃的,唯有母亲做的凉粉能满足我...
母亲的手擀面
记忆中,母亲的手擀面只有在特殊时刻才能吃到,比如家人的生日以及有客来访时。 母亲总是将家里人的生日记得清清楚楚,尤其是奶奶的。每次奶奶的生日前夕,母亲总会提前告诉我们:“等到你奶奶过生日,一定要说几句祝福奶奶长寿的话。”而母亲,则会为奶奶亲...
盛夏里的南瓜叶子
某日早上路过菜市场,碰到一位大妈正在卖鲜嫩、碧绿的南瓜叶子。我当即眼前一亮,激动得无以言表,毫不犹豫地全部买下,准备回家做顿家乡美味。 很多人可能疑惑,南瓜叶可以吃吗?其实,南瓜叶不仅能吃,还具有保健价值。中医认为,南瓜叶性凉,有清热解毒、...
海菜凉粉:海洋馈赠的美食
炎炎夏日,各城市都进入了蒸烤模式,处处都是闷热的、灼烤的,人们纷纷寻觅着凉爽、开胃的饮食来解暑降温。这时,我不由得怀念起母亲在盛夏时做的海菜凉粉,它总能让我在酷暑中感受到来自大海的凉爽。 少年时,我放学到家后已是汗流浃背、口干舌燥我一边大口...
令我沉醉的刀削面馆
我们有一家刀削面馆,若是因忙碌错过单位食堂的饭点,大家通常会去这家面馆吃饭,只因钟情于他家刀削面的味道。 我第一次来这里吃饭,是应朋友之邀。我到了小店一看,店面虽然不大,却坐满了食客,想必刀削面的滋味定有非凡之处。 只见饭堂的一隅,半开放式...
夏吃黄瓜滋味爽
炎炎夏季,各种瓜果蔬菜纷纷上市,有茄子、豆角、西红柿、丝瓜、空心菜等,但为首的还得属黄瓜。 据史料记载,黄瓜原名“胡瓜”,汉朝时张骞出西域带回中国,因后赵王朝的羯族统治者不喜“胡”字,遂改名为“黄瓜”。古人对黄瓜十分偏爱,四处栽种,无论平民...
童年的西瓜酱
小时候,每到夏天母亲就会晒一罐西瓜酱,其成了我们没菜吃时应急的好帮手、调节饭菜滋味的万能调料。 西瓜酱之所以选在夏天做,一是因为这个时候的气温高、阳光好,利于晒制;二是因为夏天的西瓜熟得最好,甜度也高。 制作西瓜酱除了用到西瓜,黄豆也必不可...
令人魂牵梦绕的临武血鸭
在我的家乡湖南临武,流传着一句俗语:“无鸭不成宴。”无论是灯火阑珊的饭馆,还是淳朴善良的农家,餐桌上那道色泽诱人、香气扑鼻的临武血鸭,定会让你味蕾大开,难以忘怀。 临武血鸭之所以如此美味,皆因其在选材、配料、切块及烹制上有着独到的讲究,尤其...
祖辈传下来的油馍
邵原,古称邵州,是河南济源地区最西边的一个小镇,也是生我养我的故乡。虽然邵原只是一个山区小镇,但面积却与孟州(河南省辖县级市)相等,毗邻山西高原、接壤山西垣曲,是黄土高原的起始地。 从仰韶文化开始,小麦一直是邵原山区的主要种植作物,因此当地...
一根水南腐竹,两代姐弟情深
2003年春节前夕,我因工作原因来到水南镇,第一次吃到了闻名全国的水南腐竹。当一道正宗的水南腐竹端上桌时,浓厚的豆香味迅即扑鼻而来,引得大家纷纷大快朵颐。我尝了一口,嫩滑、有弹性,口感极佳,就像小时候妈妈做的腐竹的味道。 小时候,每年春节前...
畅吃小龙虾的快意人生
炎炎夏日,又到了品尝小龙虾的最佳时节。朋友圈里,各种小龙虾美食刷屏,不断挑逗着我的味蕾。街边的大排档、江湖菜馆里,也总能着到那些身披红色钯甲的“小武士”,它们或是被清蒸,或是被油焖,做成香辣、蒜香等各种口味,等着人们去大快朵颐。 从无人问津...
肉馅炸茄盒里的那抹乡愁
自长大以后奔走南北,我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有一天晚上大学同学聚会,大家在餐桌上大谈南北趣事,分享着近期生活情况,聊得热火朝天。由于大学同学来自天南地北,话题也就渐渐从彼此生活转移到了各地吃食上,有说四川名菜“回锅肉”的,有说河南名吃“胡辣汤...
一缕饭香“照”归途
某个周六,我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接通后传来父亲的声音:“什么时候回来吃饭?”简短的几个字,像一条熟悉又温暖的线,牵动着我的心弦。我突然意识到,自从出嫁后,我与父亲的通话几乎总以这个话题开场,吃饭竟然成了我和他最直接、最深刻的联系。 我一直觉...
夏日长长饸饹香
夏天在人间肆意时,我又想起了家乡的榆面饴恪香。 饸恪是我国北方的一种面食,常以红薯面、荞麦面、榆皮面、杂豆面等和白面相掺,用饸饹床手工压制而成,状如粉条,筋道爽口,光滑顺溜。据说,饸饹古称“河漏”,清康熙皇帝吃后对其独特风味赞不绝口,因“河...
油炸知了猴,夏季的限定美味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每当夏季来临,我就会想起这首充满童趣的歌曲《童年》,以及里面提到的知了。 知了又名蝉,其未羽化的若虫叫知了猴(又名金蝉),这是一种极具营养价值的食物,有着“唐僧肉”的美誉。 小的时候,我们常在夏夜(尤...
外婆的焖罐肉
信阳是河南南部的一颗璀璨明珠,有着“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这里物产丰富、民风淳朴,美食化源远流长,每一道佳肴都宛如一部镌刻着地域特色的鲜活史书。清炖南湾鱼以肉鲜味美、营养丰富而远近驰名;固始鹅块汤色鲜美、肉质鲜嫩,是信阳人宴请宾客的当...
童年时光里的那股酸甜
对于每个人来说,夏天的味道是不一样的。有的是爽口鲜甜的西瓜,有的是冰冰凉凉的奶油冰棍,还有的是一碗酸爽、筋道的凉皮,于我而言,则是酸酸甜甜的杏和杏干。 儿时的夏天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时候会去小河里戏水摸鱼,有时候就爬上高高的杏树摘杏吃。夏日...
难忘夏季的“三嫩 ”
这些天去菜场见“三嫩”陆续上市,不禁让我想起母亲在夏天为我们煮“三嫩”的日子。 我的老家在山区,除了种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外,还会种黄豆、花生、玉米等。夏季时,乡人们常吃用水煮的嫩黄豆、嫩花生、嫩苞谷,又称“三嫩”。 每年大暑前后,毛茸...

美食说

小米锅巴:传承千年的美味零食
现如今,小米锅巴在超市、零食店是十分常见的一种零食,但它其实并不是近现代才出现,其历史已有千年之久。 小米锅巴的历史起源 早在先秦时期,北方黄河流域的农耕先民就已广泛种植粟(小米),因其耐旱、高产,成为人们重要的粮食来源。在食物加工技术还很...
各具特色的凉面和凉粉
在闷热的盛夏,一碗美味爽口的凉面、凉粉往往能够让人胃口大开,不但帮助身体补充营养,而且制作起来也方便快捷。祖国大地幅员辽阔,即便是一碗小小的凉面、凉粉,不同地域的做法也不一样。 凉面 北京麻酱凉面。芝麻酱具有“入口绵,到口光,嚼后香,吃后想...
百搭的黄瓜
黄瓜以其清新、爽口的口感而闻名,它肉质脆嫩、味甜多汁,尤其适合生吃。汪曾祺老先生就很爱生吃黄瓜,他在《果蔬秋浓》里写道:“南方的黄瓜不如北方的黄瓜,水叽叽的,吃起来没有黄瓜香。都爱吃夏初出的顶花带刺的嫩黄瓜,那是很好吃,一咬满口香,嫩黄瓜最...
“全能选手”长山药
千百年来,“有病治病,无病养生”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常见各种药食同源物质,如枸杞、菊花、山药等。截至2025年7月,我国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的药食两用物质已有106种。早在2002年,山药就进入了该...

养生食疗

伤力草:豫东劳动人民的“元气密码”
在豫东广袤的土地上,有一种看似平凡却对当地人民意义非凡的植物一伤力草,它是当地劳动人民的“元气密码”。 伤力草又名生力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当地已经有千年的药食两用历史。每至端午,商丘农村地区家家户户的早饭中就会出现一道汤一伤力草打鸡...
遵循古老养生智慧 轻松拥有健康体魄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与自身健康息息相关的饮食问题愈加关注,开始讲究吃得营养、吃得健康。确实,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而合理营养是健康之本、养生之基,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能影响整个人体系统和各个器官的...
薄荷:炎炎夏日的“解暑神器”
在炎炎夏日里,人们只要一想到它就会联想起“清凉”二字,它就是薄荷。薄荷又叫土薄荷,是唇形科薄荷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食两用历史。 在药用方面,唐代孙思邈的《千金·食治》最早记载了薄荷的药用价值,称其“可久食,却...
“花中之王”牡丹: 从国色天香到康养瑰宝
提及“花中之王”牡丹,人们多惊叹于其雍容华贵的姿态与艳冠群芳的气韵。作为中国传统名花,牡丹不仅是美学符号,更有着深厚的健康养生价值,在药用、食疗及现代健康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医认为,牡丹性微寒,味苦、辛,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

美食地理

东北名菜地三鲜
由茄子、土豆和青椒三样食材烹饪而成的地三鲜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道家常菜,其实它是起源于东北的一道地方名菜。 相传,地三鲜的雏形可追溯至古代立夏“尝三鲜”的习俗,最初的“三鲜”有“地三鲜”(苋菜、元麦、蚕豆)、“树三鲜”(樱桃、枇杷等)、“水三...
奇香无比的“香椿芽水儿”
“香香的‘香水儿’香又香,凉凉的凉面凉又凉,晒得‘香水儿’浇面汤,扑鼻的香味儿惹人尝。”这几句顺口溜里提到的“香水儿”并非化妆品,而是一种可食用的“香椿芽水儿”,是将老香椿芽放在夏季的烈日下暴晒而成。 在我的家乡济南南部区的长清东部山区一带...
传承千年的高安腐竹
我的家乡高安是江西省的一个千年古邑,拥有丰富多样的特色美食。其中,高安腐竹已有千年的传承历史,在清代时被列为宫廷贡品,现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很多外乡人慕名前来品尝、购买,本地游子的行囊里更是少不了它。 高安腐竹好,自然少不了其原料一黄豆的功...
畅吃贵阳
豆腐圆子丝娃娃肠旺面在某个难得的假日,我与闺蜜相约来到贵阳,品尝了那些名声在外的贵阳小吃。 花溪牛肉粉。虽然贵阳各地都有米粉,但是尤以花溪的牛肉粉最为出名,这主要源于其汤浓、肉鲜、粉韧以及味道酸辣平衡。 烤豆腐。烤豆腐还拥有一个甜美的名字一...
小沟石磨豆腐
有一个小沟村,坐落在黄河北岸的小山沟里,村民们开门便可看到波浪滔滔的黄河。20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村子里的交通极为不便,人们外出买卖物品非常困难,于是大家就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用品,其中就包括豆腐。当地人做豆腐时采用的是古法,做出来...
福建六鳌的“四色”美食
我的家乡福建六鳌是个风水宝地、半岛乡村,它依山傍海,四季如春,既古朴典雅又不乏现代气息,实乃闲居佳境。虽已离开家乡20多年,但我依然对那里的“四色”美食念念不忘。 红色美食:红薯 红薯即地瓜,闽南语称之为“番薯”。六鳌镇毗邻大海,与海接壤的...
河南变蛋:金黄、Q弹的夏日美味
在炎炎夏日,很多人的餐桌上可能都会有一道美味凉菜一皮蛋拌豆腐。而在河南,人们将皮蛋换成了变蛋。变蛋到底是什么?又是怎么制作而成的? 众所周知,皮蛋的主要原材料是鸭蛋,剥开壳后呈黑青色,而河南变蛋却以鸡蛋为主要原材料,剥壳后整颗蛋呈透亮的琥珀...
一碗次坞打面里的烟火人间
凌晨五点半,浙江省诸暨市次坞镇老街的石板路旁已“嗡嗡”地响起了竹杠击打案板的闷响,当地的人都知道这是做“打面”的声音。美食街上每隔几步的打面馆里,隔着玻璃门隐约能看到打面师傅们将20斤重的毛竹杠子压在面团上,然后整个人跨在竹杠上悬空跃起,一...
中和小龙虾,千回百转味
一个闲适的周末,我怀着对“中和小龙虾”久蓄的渴望与憧憬,与几位朋友一起驱车前往。还未踏入这片土地,空气中已经弥漫着小龙虾独有的香气,不断挑逗着我们的味蕾,引领着我们一步步前行。 中和镇,这个因沱江而生、因小龙虾而名的地方,自古便是水产养殖的...
宫廷御点“南沙酥 ”
在河北平泉这座紫塞山城,“南沙酥”是美食文化与历史记忆的鲜活载体,曾被列为清朝108道精选御膳之一。轻轻咬上一口刚出炉的南沙酥,最外层的酥皮瞬间融化,发出“簌簌”的声响,内馅的香甜立刻充斥味蕾,让人回味无穷。 从民间走向宫廷 相传,南沙酥在...
湖州人的消夏特饮
随着天气预报里的温度节节高升,街头巷尾的小吃摊、甜品店纷纷上新清凉饮品。对于浙江湖州人而言,一碗多样汤是对抗暑热的最佳饮品。 多样汤虽名为“汤”,实则是一种清甜糖水,它的历史已难以精确追。听老一辈人说,过去物资不充裕,每到炎炎夏日,家中长辈...
酥脆香甜的寿县“大救驾 ”
寿县,古称寿春、寿州,拥有约2600年的建城历史,是安徽省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因为寿县历史悠久,所以流传下来很多古时美食,“大救驾”便是其中之一。 公元956年,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率军攻打寿州,围城九个月未破,将士们疲惫不堪,连赵匡胤...
沧州“炸老虎”:传承三百年的美味
清晨的沧州街头,早点摊前蒸腾的热气中,金黄酥脆的“炸老虎”在油锅里翻滚。这道特色早点的四角圆鼓鼓的,就像是四个虎爪,中间鼓起的部分似老虎的肚子,因形似小孩的“布老虎”枕头,故被称为“炸老虎”。据传,沧州“炸老虎”的起源可追溯至清朝雍正年间,...

茶咖时光

茉莉香随
茉莉花茶是我如今最爱的茶,没有之一。 在我的童年时光里,家中茶缸里装的常是味浓的绿茶,那苦涩的滋味常常使我难以接受。而祖母却喜欢茉莉花茶,夏日时,她总会从藤椅边的青瓷茶罐里捏出一小点,倒入茶杯中泡上一杯。 我最喜欢凑近罐口深嗅茉莉花茶的香气...
相关杂志
  •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25年05期
    ¥20.00
  • 茶道

    茶道

    2025年08期
    ¥18.00
  • 旅游纵览

    旅游纵览

    2025年06期
    ¥14.49
  • 旅游世界

    旅游世界

    2024年12期
    ¥18.00
  • 食品与健康

    食品与健康

    2025年10期
    ¥4.89
  • 食品与生活

    食品与生活

    2025年09期
    ¥6.00
  • 城市地理

    城市地理

    2025年08期
    ¥9.69
  • 美食

    美食

    2025年10期
    ¥7.29
  • 中国食品

    中国食品

    2025年18期
    ¥18.00
  •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2025年03期
    ¥6.00
  • 当代旅游

    当代旅游

    2025年09期
    ¥36.00
  • 青岛画报

    青岛画报

    2025年09期
    ¥9.00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432.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中国食品

杂志价格:¥18.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中国食品

杂志价格:¥18.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