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

中国食品

2025年17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本刊创刊于1973年,是中国第一本食品类刊物。目标读者为全国酒店、餐饮业及酒店餐饮业院校师生。本杂志最大的特点是新闻性,...     展开

类型

半月刊

类别

旅游美食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30.00 ¥18.00
目录

封面人物

持续推动清真餐饮健康发展
清真餐饮一直以独具特色的烹饪技法屹立于世界餐饮之林。近日,有幸采访了我国清真餐饮界标志性人物,推动我国清真饮食文化传承与创新进程的清真菜大师马志和。通过与马志和大师的深入交流,记者了解到他的职业发展经历、对清真菜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在清真菜传...

禽兽食鉴

鸭:美馔多多 滋补有道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大文豪苏东坡笔下的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出了绿水池塘中鸭群嬉戏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不过,诗句中的鸭并不是一种单纯供人观赏的禽类,人们饲养它主要还是为了食用,不仅吃法多样,滋补效果也是首屈...

食业匠人

青雅中餐厅行政总厨吕晶:用通州荷塘美味解锁舌尖记忆密钥
晨曦微露,北京通州的荷塘笼罩在一层薄露之中。荷全身都是宝,不仅药用价值高,还能化身各种美食。为了让顾客享受一场丰盛的荷花宴,位于通州的北投希尔顿酒店青雅中餐厅为大家精心烹制了一道道荷塘美味。在这里,既能领略“青砖黛瓦映翠微,雅韵流香满庭芳”...
食雕匠人卢志刚:以刀为笔,刻绘岁月里的舌尖艺术
食品雕刻是中式饮食文化里“色”与“形”的极致呈现,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烹饪艺术的星河之中,历经千年沉淀,依旧散发着馥郁、悠长的魅力。食品雕刻的历史可追濒至宋代,《东京梦华录》里记载的“瓜刻花样为花瓜”,充分展现了古人在饮食方面的高雅情...

美食烹饪

适合疱疹患者的十二款营养美食
疱疹是一种很常见的皮肤病,主要发生在躯干部位,如腰部、脑部、背部等,发病人群的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但目前有年轻化的趋势。 中医认为,疱疹多是因正气不足、痰郁瘀积、生热生湿引起的。从西医的角度看,其实疱疹病毒一直潜伏在神经节内,由于患者免疫...

饮食文化

烤串流行史
在徐州汉画像石馆内,一块出土于铜山区汉王镇的石头上清晰地刻画着一位汉代厨师,他一手持扇,一手握着俩肉串,正俯身在炉子上方聚精会神地烤制。他的旁边还有许多人,有人正用刀切肉,有人在整理食材,分工十分明确。这方被命名为《庖厨图》的画像石,生动记...
《水浒传》饮馔拾零
有人说,一读《水浒传》就想起牛肉来,对此我深有感触。平日里翻看《水浒传》,读着读着,目光总是落到英雄们的饮食上。《水浒传》中描写的饮食生活虽然没有《金瓶梅》《红楼梦》里面那么丰富和细致,但若用心梳理,还是可以窥见部分古时生活,所谓拾零是也。...
飘香三千年的小米豆沫
飘香千年的小米豆沫素有“小吃中的活化石”之美誉,它以小米为魂、杂粮为韵,经匠心制作而成,是一道既营养又美味的佳肴。在河北、河南等地,这碗融合千年技艺与地域风情的美食,在当地人的早餐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承载着数千年历史,凝聚着深厚饮食文...
承载五千年农耕文明记忆的小米煎饼
小米煎饼是以小米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传统面食,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作为中国传统面食的典型代表,小米煎饼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陶螯烙制工艺。并且,作为五谷杂粮的典型应用形式,小米煎饼的制作工艺与营养价值兼具历史传承与现代科学意义,不仅承载...
河南烩面考
薄薄的面片浸润在醇厚的羊肉鲜汤中,再配以木耳、黄花菜、粉条和羊肉片等配菜,这便是闻名的河南烩面。作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河南烩面是中原饮食文化的杰出代表,它早已超越一般食物的物理属性,成为寄托乡愁情感与地域文化认同感的重要符号载体。河南烩...

养生食疗

“解毒草”紫花地丁
在田间、荒地、绿化带等处,我们常可以看到成片成片的紫堇色小花,下部叶较小,呈三角状卵形或狭卵形,上部叶较长,呈长圆形、狭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一起围成莲座的形状,这种植物就是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Violaphilippica),别名野堇...
生姜:厨房里的“养生专家”
提到生姜,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它那辛辣、酸涩的口感。其实,“调味品”只是生姜的角色之一,其养生保健作用更为突出。 根据植物分类依据,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的根茎,其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
姜黄:血管的“清道夫"
姜黄是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根茎可入药、入食,2019年入选国家卫健委《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 主要功用 中医认为,血脂升高、血液黏滞度升高、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等是气血瘀滞所致,当以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为治。姜黄则以其活...
橙色“宝藏美食”胡萝卜
胡萝卜是伞形科胡萝卜属的二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为主要食用部分。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元时始自胡地来,气味微似萝卜,故名。”虽然胡萝卜的外观和名称与白萝卜、青萝卜等相似,但胡萝卜的近亲却是香菜、芹菜、茴香等伞形科植物,而白萝卜、青萝...
“君子菜”苦瓜
苦瓜(MomordicaCharantia)是葫芦科一年生攀援性草本植物,因味得名。虽然苦瓜的果实略有苦味,但是其“不以己苦与他物”,即与其他任何菜同炒、同煮都不会把苦味传给它们,因此又被称为“君子菜”。 中医认为,苦瓜性寒、味苦、无毒,入...

营养课堂

蔬果保鲜有妙招
对于各类人群来说,蔬菜和水果不仅是日常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的关键因素。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促进消化、预防慢性疾病,保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
西红柿:餐桌上的红宝石
“蕃柿,一名六月柿,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树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火伞珠未足为喻。草本也。来自西蕃,故名。”这是明代专注于农学与植物研究的王象晋,在其所著的《二如亭群芳谱-果谱》中对西红柿的描述。 ...
解读“超级食物”藜麦的营养密码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被古印加人称为“粮食之母”,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种植历史。藜麦具有高蛋白、全氨基酸、低升糖等特性,被誉为“超级食物”,正因此,20世纪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将其选定为宇航员的理想太空食品。如今,藜麦...
苹果:从日常水果到健康守护者
很多人或许都听说过“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这句诞生于19世纪英国威尔士的谚语,至今仍被全球传颂。鲜为人知的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医生真的会开出“每日苹果”处方来治疗肺结核。苹果究竟有何魔力,能成为健康的代名词?下面就让我们剖开这颗看似平凡的...
向日葵:向阳而生的健康馈赠者
每至7一9月,田野里就会出现一朵朵朝着太阳微笑的金黄花盘,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它是朝气蓬勃的代名词,每当看到它,仿佛有一缕阳光照进心田,它就是向日葵。 向日葵的原产地为南美洲,明代时引种至中国,曾被冠以多种名称,如“丈菊”“西番菊”“西番莲...
科学解读“一粥一菜”的营养价值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的政治家、文学家,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世称“范文正公”。据史料记载,范仲淹幼时随母改嫁到东邹平长山朱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在邹平青阳醴泉寺读书期间,范仲淹每次离家去寺院,只带极少量的粟米。为了读书...

主动健康

远离十大厨房操作误区守护全家人的生命健康
在日常的家庭烹饪中,很多司空见惯的习惯其实存在很大的健康隐患,长期如此恐对身体健康不利。下面介绍厨房操作习惯中的10种常见误区,大家在进行家庭烹饪时需格外留意。 误区一:菜板生熟混用 大多数生鲜中会附着一定量的细菌和寄生虫,当在菜板上处理这...

记忆“食”刻

自酿葡萄酒,祈报三春晖
同事说他家酿了一缸葡萄酒,因为葡萄放得太多,酒都溢出来了,浓浓的酒香飘散在他家那条窄窄的小巷里。而他也没能抵挡住酒香的诱惑,喝了个酪酊大醉。我甚少喝酒,但是听了同事的描述却忽然很是羨慕,那满缸的葡萄酒,那透着幽邃的深红,再用大碗一碗接一碗地...
栗香秋意浓
“桂花飘香板栗黄”,人们常常用这句话歌颂秋天金黄色的自然美景,而我却频频痴迷在软糯、金黄的板栗肉香里。我总觉得板栗是懂秋天的,深棕色的外皮和金黄色的内里无一不是秋日的专属颜色。可以说,板栗加重了我对秋的期盼。 秋意微起,糖炒板栗的铺面就充斥...
魂牵梦萦芋头情
芋头是蔬菜领域里不可或缺的一员,其栽培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管子·轻重甲篇》中的寥寥数笔,为芋头在中国的栽培史拉开了序幕,使其身影初现于岁月长河。时光悠悠流转,到了公元6世纪,《齐民要术·种芋第十六》中详...
一碗清粥伴半生
我是吃粥长大的。我出生在,吃粥是家乡的传统习惯。在我的记忆里,粥就是父老乡亲们的“家常便饭”,家家户户每天都会煮一锅粥,以备家人随时吃。宽裕家庭煮的粥会稠一点,困难家庭煮的就稀一点。在家乡,人们打招呼的口头禅就是:“得闲入屋吃碗粥咯!”吃粥...
最馋妈妈的汤圆香
从宁波火车站出来,在前往地铁的通道上,一幅巨大的灯箱广告让我停下了匆忙的脚步。广告画面里有一个被咬破口的汤圆,一股冒着热气、油黑发亮的芝麻正缓缓地往外流着,汤圆上方是一行大字“最馋妈妈的汤圆香”。顿时,我的心便楸紧了起来,想起了几时的味道,...
猪肉蒸挂面
早年,我曾在山区中学教书。一到星期天,学校食堂不开火,几个不回家的年轻老师就得自己解决吃饭问题。那时月工资才40块钱,大家只好凑到一起打平伙,有什么好吃的就拿出来与众人分享,有时也会凑钱买肉沽酒,跟几十年后流行的“AA制”差不多。 我印象最...
舌尖上的巴河九孔藕
我第一次听说巴河九孔藕,是在一个夏日的夜晚,外婆摇着蒲扇,给幼小的我讲述了一个古老的传说。有一年,浠水巴河遭遇大旱,庄稼颗粒无收。一位善良的仙女路过,心生怜悯,便将手中的莲花宝座化作九孔藕,种在巴河芝麻湖。九孔藕不仅让乡亲们度过了灾年,还让...
埋藏在记忆深处的芝麻叶豆面条
有一天,我在单位食堂的各色菜肴中一眼瞧见了那盆芝麻叶豆面条,欣喜之余赶紧盛了一碗。我一边品味着久违的美味,一边回想起儿时姥姥做的芝麻叶豆面条。小时候物资不是很丰富,一到秋冬季就缺菜,所以每年七八月份时,姥姥就去地里“打”芝麻叶,留着没菜的时...
川渝酸蚱肉
“”是一种传统的腌制工艺,用盐、酒和米粉等来腌制肉类、海鲜、蔬菜等。酸蚱肉是川渝地区的一种传统美食,其形朴实、其色淡黄、其味鲜香,入口肥而不腻,因略带酸味,故名“酸鮓肉”。 川渝酸蚱肉可谓是先人们智慧的结晶。早年间,食物储存、保鲜条件有限,...
令岁月生香的冲菜
小时候,日子虽清苦,但家中却处处洋溢着温情。母亲总是变着法,用最普通的食材为我们烹制出满含爱意的饭菜,冲(chong)菜便是最独特的存在。 做冲菜的那天,母亲总会带着姐姐和我走进菜田。她专注地挑选鲜嫩的菜花尖,我和姐姐有时帮忙采摘,更多的时...
眉豆芬芳,母爱长长
我回到老家,少不了要去地里转一转、看一看。这个时节,西红柿、茄子、辣椒、黄瓜等蔬菜已淡出菜园,接替它们的便是眉豆。 眉豆的学名叫扁豆,有的地方叫娥眉豆,我的家乡叫眉豆,因形似一轮轮弯月,酷似二八娇娘那微蹙的柳叶眉而得名。 种植眉豆很简单,田...
难忘儿时玉米粑的味道
那天在街头看见有人正在售卖玉米粑,是我很熟悉的用桐叶包裹着的那种,一下就触动了我的怀旧情思,想起了儿时乡下老家的玉米粑。 在我小时候,玉米是乡下人家除了稻米之外的另一种主打食物,不仅产量高,营养也丰富,可以做成各种美味的食品。大家最常吃的是...
别具风味的瑶家烧竹筒饭
在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考察学习期间,我吃到了别具风味的烧竹筒饭,深深被瑶家人的生存智慧所折服。 江华瑶族自治县山清水秀,竹林遍布,空气清新。在向导老盘的引领下,我们一行三人翻山越岭、涉水爬坡,看了茶园看药园,看了禽类养殖看蜜蜂养殖,又马不停...
蒲香氤氩
我自幼生长在涟淮水乡,那里河网纵横如织,东南隅有片三角汪塘。芦苇临风照水,菱角铺陈青盖,菖蒲与莲藕共生,像极了《诗经》中描绘的“蒹葭苍苍”的景致,更兼“菱叶萦波荷颭风”的诗意,让人顿悟诗与远方本在寻常巷陌。 蒲草不仅可编织出草席、蒲鞋,其花...
伴着凉风的初秋晚餐
初秋的晚风裹着月季的花香刮进院子里时,我们早把木桌搬到了屋檐下,并在井沿插上两根晒得干透的香蒲。点燃香蒲后,风里又多了一丝清苦的草木香气,蚊子们因为讨厌这股气息便离得远远的,我们也能吃上一顿不被它们打扰的晚餐。 这样对着满园绿意和袅炊烟的晚...
“母亲牌” 韭花酱
“老家的山韭菜开花了,我上山采摘了一些,准备制成韭花酱,给你寄些过去尝尝鲜!”在电话里,母亲高兴地说道。她知道我最爱吃她做的韭花酱,所以每年秋天山韭菜开花时,她都要上山采摘 我们老家的山上长着很多山韭菜,稀稀落落地散布在山崖边、石缝中、灌木...
秋日里的蒲公英
秋风轻拂,天气渐渐转凉。此时,粮食已经归仓,花草渐次凋零,大地也在准备“休息”。漫山遍野中,依然灿烂地开着花的,只有在风中摇摆的蒲公英。 在我的家乡,蒲公英又被叫作“婆婆丁”,是颇受人们欢迎的野菜。小时候,母亲经常同村里的几位婶婶一起,选一...
热腾腾的东北铁锅炖
早就听说东北铁锅炖好吃,我终于趁着空闲时间,在一个正宗东北农家院定了位子。 不巧的是,当日刮起了秋风,还下起了冰冷的小雨。我们跌跌撞撞地终于来到农家院,因为门外的气温稍低,窗上凝结着厚厚的雾气,迷蒙了窗外的世界。可屋中却是另一番天地,屋子中...
随时代变化的工地美食
因工作关系,近几年我经常到一些项目建设工地去对接业务,每次我都要抽空去员工食堂转转,看看员工们吃的是什么菜、什么饭,找一找当年的味道。我发现,在如今的工地员工食堂里,饭菜种类可比原先多太多了,常见且颇受员工们喜爱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最受欢迎...
农家锅巴粥里的米香与乡愁
趁着周末,我去乡下看望了大舅和舅妈,与他们聊往事时说起了我吃锅巴粥的糗事。没想到舅妈看穿了我的心思,笑着说:“今天我们就大饱一次口福,家里现成的食材和柴火都有,咱们煮一锅锅巴粥。”说干就干,她动作麻利地收拾好厨房,大舅从柴屋里抱来一捆柴火,...

美食说

干煸蚕蛹:勇气与美味的绝唱
锅里的油在灶上逐渐升温,青烟丝丝缕缕地飘起。此时,新鲜、饱满的蚕蛹已沥尽水分,静候蜕变。当油温恰到好处时,将蚕蛹沿着锅沿滑入油海。刹那间,“磁啦”爆响直冲耳膜,密集的气泡如沸水般翻腾,紧紧包裹住每一粒蚕蛹。 火舌舔舐着锅底,油温的掌控在此刻...
芫萎:烟火人间的一抹芬芳
儿时住在乡下,记忆里家家户户门前的菜畦里总少不了几簇郁郁葱葱的芫萎。当细长的茎顶出现伞状花序时,米粒般的白花便星星点点地缀满枝头,它们在锯齿状的绿叶间时隐时现,宛如翠色绸缎上洒落的碎钻,又似晚风轻拂稻田时扬起的点点星芒。这般清丽脱俗的模样,...
粥食记
小时候在乡下,天还没亮透,厨房里就飘来粥米香。母亲用一把长柄木勺一圈圈地搅着砂锅,白气顺着窗缝往外钻,锅沿结着厚厚的粥油,母亲总说“粥油赛参汤”。那时的我不懂,为何家里人天天都要喝这样一碗稀汤寡水,直到长大后尝遍南北粥味才明白,原来这最寻常...
充满泥土气息的荸荠
荸荠刚从田里被扒拉出来时,浑身泥污,黑不溜秋,很是难看,不经过好一番清洗,很难让人相信那竟然是能入嘴的吃食。然而,我对它却甚为偏爱,于街头巷尾不经意撞见了,总会忍不住买上些许。 《尔雅·释草》最早记载:“芍,凫茈。”凫芘是一种植物...

名人食事

中国导演舌尖上的美食江湖
在各种影视作品、纪录片中,导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用镜头记录下或喜气洋洋或潸然泪下的画面,带着观众一起感受人间的喜怒哀乐。在镜头之外,导演们与美食的羁绊同样藏着人生滋味。那些记忆鲜活的饮食往事,藏着创作灵感的密码,也藏着最本真的生活温度...

美食地理

难忘海南椰子鸡
暮色漫过骑楼老街的琉璃窗格时,我正被海南三亚的暑气蒸得步履虚浮。转角处飘来一缕沁凉的椰香,像海风穿过椰林时抖落的露水,引着人往巷子深处寻去。藤编灯笼在木檐下轻轻摇晃,照亮鎏金的匾额,门楣垂下的风铃叮咚作响,应和着后厨传来的开椰声—“笃笃笃”...
平乐十八酿
一个假日的午后,怀着对“平乐十八酿”无尽的好奇与向往,我踏入了广西平乐县的榕津小镇。走在街头,偶遇一位老奶奶正忙着在自家门前晾晒各式各样的蔬菜,见我好奇地张望,她便笑眯眯地招呼道:“小伙子,来尝尝我们平乐十八酿吧,保证让你回味无穷!”老奶奶...
让你过把瘾的重庆酸辣粉
我国的很多地方都有粉类小吃,多数粉食以大米为原料,重庆酸辣粉则是以红薯和豌豆淀粉为原料更加筋道、弹牙。嗦一口粉,粉条在口腔中左奔右突、上窜下跳,宛如与舌齿进行着一场热烈的战争。一碗下肚后,不仅肠胃得到了满足,心情也十分愉悦。重庆酸辣粉有干粉...
潮州饮食中的各色蘸料
潮州人爱蘸酱,是个融入骨子里的饮食习惯。 记得小时候家里招呼客人,或是家族聚餐,母亲吩咐我摆碗筷时总会叮嘱先摆上几只小碟,有酱料就添加酱料,没有酱料就全部倒上酱油,这已经成为固定的仪式搭配,不论最后有没有用上。据我观察,这种习惯跟潮州人的饮...
广西北海:海韵滋味的千年沉醉
北海老街斑驳的骑楼下,潮湿的空气里浮动着某种古老的咸腥。青砖墙面上爬满藤蔓,百年老店的鎏金牌匾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我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阵混合着虾饼焦香与米酒醇厚的气息扑面而来一一这座建在潮汐边缘的城市,正在用它的味觉密码唤醒每一...
高安挂面里的光阴故事
在这片土地上,有一种食物穿越千年时光,依然温暖着人们的肠胃与心灵,那便是高安挂面。 匠心传承的温度 高安挂面的制作,是一场与时间的“温柔对话”。天还没亮,人们便开始和面,力道要均匀,手法要老道。面团在反复揉搓中渐渐变得光滑、细腻,揉面人的额...
金堂兰烘糕
提及金堂美食,往往绕不开兰烘糕。这种小吃始于清代,距今已有几百年,现已是四川成都的传统名小吃。 在我的传统观念里,成都这种以麻辣口味为主的城市,能够出现兰烘糕这样甜口的小吃是极其罕见的。为了一尝这种具有独特“气质”的小吃,我来到了。 清平街...
酸香牛脚子
每次回老家北海公馆镇赶圩(意为赶集),我总是期待遇上牛脚子。 牛脚子,又叫酸柑、土柠檬,模样跟甜橘子有几分相似,仔细瞧就能发现它们的区别。牛脚子的个头要小一些,颜色也偏绿,自带山间灵气,散发着一种别样的质朴气息。 儿时,牛脚子果只要一元钱一...
寻味袁州慈化鸡
在赣西袁州的青山绿水间,飘荡着一缕令人魂牵梦萦的香气,那是慈化鸡飘散出来的。这道看似寻常却内藏玄机的乡土菜肴,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果腹功能,成为袁州人味觉记忆中的文化图腾。当鸡肉与茶油、米酒在锅中相遇,当辣椒与姜蒜在热油中进发香气,人们烹饪的不...
河南“妈糊 ”
曾在央视反复播出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中有这样一段剧情:河南师傅魏福贵用一碗河南“妈糊”,挽救了季秀荣的生命。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说过“妈糊”,其实这是河南的一种民间小吃。 妈糊”最早起源于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相传是由豫东、皖北地区的穆斯林兄弟...
金街夜市的美食诱惑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的金街夜市悄然揭幕。这里是美食的天堂、潮玩的乐园、休闲的福地,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完美交融之地。穿梭于熙攘的人群,你可以尽情品味地道的安阳本土小吃,感受那份独特的味蕾盛宴。同时,也能在夜市的角落...
陕西非遗美食之潼关酱菜
我国有很多知名酱菜,比如北京的六必居酱菜、河北保定的槐茂酱菜、江苏苏州的平望酱菜、陕西渭南的潼关酱菜等。其中,潼关酱菜曾是进献朝廷的贡品,在1915年举行的首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并得到大文豪鲁迅的青睐。 曾经的贡品 据说,潼关酱菜...
赤峰小米对夹
漫步在內蒙古赤峰街头,晨光熹微中升腾的烟火气总裹挟着一股独特的焦香一那是小米面与酥油在高温下“共舞”的芬芳,更是熏肉脂香穿透金黄饼皮的诱人气息。本地人熟稔地走进街边小店,一声“两个对夹一碗馄饨”的招呼,开启了几代赤峰人共同的味觉记忆。这种形...
贵州“省汤”素瓜豆汤
贵州有一种汤,当地人从入伏开始喝,可以一直喝到白露,由于它的制作成本低廉,且制作过程省心省力,因此当地人又唤它为“省汤”。这便是用嫩南瓜与四季豆同煮的清汤一素瓜豆汤,制作时不用高汤、不加味精,喝起来甘甜可口,还具有补水、清热、解暑、减脂的作...
西安美食瑰宝“葫芦头”
在古城西安的美食版图中,“葫芦头”宛如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明珠,闪耀着千年传承的光辉。它与“药王”孙思邈的渊源,恰似一条无形的丝线,将美食与历史、文化紧密相连,编织成一段穿越时空的奇妙史诗,在岁月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美味“葫芦头”:舌尖上...

茶咖时光

享受打咖啡的时光
周末归家,与妹妹聊起高三生活,谈及她每日起早贪黑奋发读书的壮举,再看到她困倦的神色,我不禁哑然失笑。我建议她喝咖啡或茶以提神,但旁边的阿姨却说:“不能喝咖啡,咖啡是会让人上瘾的东西。”我听后愕然无语,因为当初我上高三时,全靠喝咖啡来提神。 ...
金银花茶:跨越两千年的一口回甘
金银花,这株被药学名著《名医别录》记载为“忍冬”的植物,以其金白相参的花骨朵,在华夏草木谱中晕染出跨越两千年的茶事脉络。 金银花入药始载于汉末的《名医别录》,书中将其列为上品,“主治寒热,身肿”,为后世探索其价值奠定了基础。到了明代,李时珍...
相关杂志
  •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25年05期
    ¥20.00
  • 茶道

    茶道

    2025年09期
    ¥18.00
  • 旅游纵览

    旅游纵览

    2025年07期
    ¥14.49
  • 旅游世界

    旅游世界

    2024年12期
    ¥18.00
  • 食品与健康

    食品与健康

    2025年10期
    ¥4.89
  • 食品与生活

    食品与生活

    2025年10期
    ¥6.00
  • 青岛画报

    青岛画报

    2025年10期
    ¥9.00
  • 城市地理

    城市地理

    2025年09期
    ¥9.69
  • 中国食品

    中国食品

    2025年19期
    ¥18.00
  • 当代旅游

    当代旅游

    2025年10期
    ¥36.00
  • 越玩越野

    越玩越野

    2025年05期
    ¥16.89
  • 美食

    美食

    2025年10期
    ¥7.29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432.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中国食品

杂志价格:¥18.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中国食品

杂志价格:¥18.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