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

中国食品

2025年16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本刊创刊于1973年,是中国第一本食品类刊物。目标读者为全国酒店、餐饮业及酒店餐饮业院校师生。本杂志最大的特点是新闻性,...     展开

类型

半月刊

类别

旅游美食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30.00 ¥18.00
目录

封面人物

扎根农产品加工储运领域 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柑橘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水果,对于它的加工储运与综合利用,大家可能并未深入了解过。有这样一位学者,潜心研究柑橘等果蔬加工储运技术40余年,不仅带领团队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产品市场垄断,还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便是食品工程专家、...

食业匠人

京味全日餐厅行政副总厨魏洋:以地道烟火烹制秋日温情
“夏吃瓜,秋吃膘”,这句流传于老北京胡同的俗语,蕴含着北方人应对季节更迭最为质朴的饮食智慧。入秋之后,暑气渐渐消散,凉风乍起,人们总是渴望品尝一口丰腴、醇厚的肉味,以此为身体积蓄能量,同时借助这温热的烟火气息,满足整个秋季润燥的需求。这便是...
玺玥轩中餐厅行政总厨舒凤超:打破菜系壁垒打造“新派海鲜美学”
大连,这座被湛蓝大海环抱的城市不仅有着迷人的自然风光,更蕴藏着丰富且独特的美食文化。在这座城市里,大连四季酒店的玺玥轩中餐厅将粤菜烹饪技艺与渤海馈赠的时令海产巧妙融合,每一道菜品都像是对山海风味的深情颂歌,吸引着南来北往的人前来尝鲜。而执掌...

专家解读

陕西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陕西,这片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犹如一部宏大的史诗,镌刻着周、秦、汉、唐等多个辉煌时代的印记。 根据不同的地理区域,陕西可分为关中、陕北、陕南三个区域。关中平原被称为“八百里秦川”,凭借肥...
米市芜湖的沉浮及经验启示
一进入秋季,各地的稻谷即将迎来丰收,这令我想起了中国“四大米市”之一的芜湖。 地处长江下游、安徽省东南部的芜湖,除了有闻名遐迩的鸠兹古韵、滨江美景,还拥有中国“四大米市”之一的辉煌过往。彼时,芜湖与九江、长沙、无锡并列,成为全国稻米集散、转...

美食烹饪

独具风味的九款美味火锅
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是中国独创的美食之一。通俗来讲,火锅一般是指以锅为器具,以热源烧锅,将水或汤烧开后涮煮各类食物的烹调方式,其特色是边煮边吃。 目前,市场上的火锅主要分为六类。 一是川渝火锅。川渝...

饮食文化

流传千年的徐州美食
徐州是江苏省最北部的一个地级市,与鲁豫皖三省毗邻,享有“北国锁钥、南国门户”的美誉,亦有“五省通衢”的地段优势。徐州古称彭城,具有6000余年的明史和2600余年的建城史,是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作为烹饪鼻祖彭祖的故国,徐州也...
一羹一鸭:泉州饮食与海丝文明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高瞻远瞩,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将“民心相通”置于核心地...
传统饮食文化之茶类历史文化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很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几乎与调味品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主要介绍茶的出现、发现及发展过程,茶叶的分类,以及各类茶中代表性历史名茶的发展历史。 茶在我国的出现、发现、发展历程 19...
《红楼梦》里的解暑饮品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描绘人物命运与家族兴衰的伟大著作,也是一部记录美食文化的史书。曹雪芹笔下的贾府对饮食十分讲究,不仅极尽奢侈,还特别讲究时令。下面就来聊聊其中提到的解暑饮品。 第三十四回中,贾宝玉因与蒋玉菡(琪官)的交...
一坛糟酒醉流年
糟酒,是江南地区对传统小吃甜酒酿的一种别称,在安徽多指未蒸馏的发酵糯米酒,又被称为甜米酒、糯米酒、醪糟,已在我国流传了几千年。 根据史料可知,酒是古时候人们在储存野果、粮食时,意外发现未采取任何保存措施的食物经自然发酵后竟然散发出一股特别的...

营养课堂

“解渴神器”背后的科学密码与两大误区
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及“秋老虎”当道的初秋,一口西瓜能瞬间缓解高温天气带来的干渴和燥热。西瓜这个看似简单的红色果实,其实蕴藏着一套精密的“解渴密码”和令人惊喜的健康宝藏。下面,我们就揭开西瓜这个“解渴神器”的科学面纱,探寻那清甜汁水中蕴藏的生命...
合理搭配茶和咖啡 共同守护人类健康
茶水的清幽与咖啡的醇厚,是办公室里常常弥漫的两种香气。稍微上点年纪的人喜欢喝茶,年轻人则偏爱咖啡,还有的人左手茶杯、右手咖啡杯,在两种饮品间自如切换。 长久以来,人们总在纠结一个问题:茶和咖啡,到底哪个对身体更好?实际上,当茶与咖啡合理搭配...
全身是宝的杏
杏,又名叭达杏、杏子、杏实,为蔷薇科杏属植物,与桃、李、樱桃等亲缘较近,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水果之一,在《黄帝内经·素问》中被列为“五果” (杏、枣、李、栗、桃)之一。 杏原产于中国新疆,全球杏属植物有10个种,分属6大生态群、24个...

记忆“食”刻

忘不了土灶里的味道
某日,我应朋友之邀来到郊外新开业的农家乐。我好奇地走到灶前,只见灶膛里燃着熊熊火光,松枝在灶膛中“辟啪”作响,铁锅边缘腾起的白雾裹着红烧肉的醇香扑鼻而来。我忽然想起了小时候,那时常常踞着脚趴在灶边,看柴火映红外婆的银发,看外婆手中的锅铲在铁...
苦瓜酿尽人间情
初秋的阳光倾泻下来,照亮了院子一角的苦瓜藤蔓,苍绿掩映,硕果累累,我不觉间又忆起了奶奶做的苦瓜酿肉,心顿时暖了起来。 客家人喜欢在食物里寓意生活,这几乎成了他们的习惯与天性。客家先民自北方一路南迁,来到岭南崎岖的山地之间扎根。他们就地取材,...
香喷喷的锅巴
我的老家在江南的大平原上,那里盛产水稻,乡亲们一日三餐都吃大米饭。在日子紧巴的那个年代,乡亲们烧饭、做菜靠的是用砖头和蛎灰砌成的柴火灶,两口大铁锅稳稳地镶嵌在里面,一口做饭,一口烧菜。然而,更多的时候是没有菜可做的,所以炒菜锅用得很少,饭锅...
家常南瓜做法多
人们都爱南瓜蒂落瓜熟,我却从南瓜抽茎攀藤时,内心就有了小 欢喜。 夏初,南瓜细嫩、幼小的茎叶复茎叶,看似不动声色,不几天就在地面形成了自己的茂密天地,光影中,嫩叶间的小藤卷着须子,伸着懒腰,和叶子一道四下游走。 清晨,南瓜的嫩茎又在夜里伸了...
麦市糯米肠的美味记忆
在人类悠长的饮食化画卷中,人们对食物的追求从最初的果腹之需,逐渐演化为对美味的无尽探寻。而我家乡湖南省临武县麦市镇的糯米肠恰恰能同时满足这两种需求,既能果腹又味道可口、独特。 在我们家,爷爷和奶奶是制作糯米肠的行家里手,俩人配合得相当默契。...
泡在旧时光里的擂茶
我的故乡在粵东的客家山区,这里青山环绕、林深水美,茶树漫山遍野,颇为壮观。原始的生态环境和温润的气候促成了当地人淳朴、恬淡的气质,也孕育出了擂茶的别样风格。 擂茶是客家人特有的茶文化之一,用擂钵将茶叶与花生、芝麻、薄荷等配料一同捣磨,既是为...
美味的菌
1975年,我四岁。记得那是一个初秋的清晨,母亲领着我去邻乡的外婆家。我们要跨过一大片田野,再走上一条曲折、漫长的乡间道路,才能到达外婆家。虽然路途稍显遥远,但是我并不觉得辛苦,想着外婆为了招待我们肯定会准备好吃的。要知道,在那艰难的岁月里...
美味的水煮花生
周末去市场买菜,看到一位老大娘正在出售刚从地里刨出来的新鲜花生。老大娘满头的白发,满脸的皱纹,双手长满了茧,让我一下子想起了年迈的母亲,想起了她做的美味的水煮花生。 记得小时候,每年春天我家都要种好几亩花生。种花生时,我们全家人都上阵,翻地...
泥鳅也是鱼
泥鳅这家伙真让我琢磨不透,主要源于两点。 小时候,总听大人说“某某像泥鳅一样灵活、狡猾”,听着就觉得泥鳅是个贬义词。可是,如今我认识的一个很有能力的教研员把微信名字从“白条鱼”改成了“黑泥鳅”,对此,他解释称:“愿像泥鳅一样圆滑、聪明。”在...
与李连贵熏肉大饼的半生之约
30年前的那个夏天,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吉林四平的大街小巷。初到这座城市的我,被街头巷尾弥漫的烟火气紧紧包裹,更在不经意的一次寻觅中,邂逅了那份让我魂牵梦萦30年的美味一—李连贵熏肉大饼。 那时的我,在城市的喧嚣中奔波,腹中早已饥饿难...
鲜灵的泥溜子
辽宁东港位于北黄海,素有“中国贝都”之称,盛产具有当地特色的海产品,其中,泥溜子以口感鲜灵著称,备受人们的青睐。小时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下海捡泥溜子。 第一次下海捡泥溜子是随父亲去的。我跟在他后面,走在光滑的亮道上,踩着松软的海泥,內心充满...
最忆饸饹香
我外出途经一个小镇时,看到饭馆的窗子上写着“饸饹”两字,心里莫名地紧跳了一下。入夜后,我居然梦见自己回到了懵懂的少年时候,吃着喷香的饸恪。醒来后,嘴里似乎还残留着饴恪的香味,久久不散。 饸饹是我少年时很喜欢的一道美食。20世纪70年代初,我...
钓鳖鱼忆趣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跟梅叔一道“打”鳖鱼。所谓“打”,实际上就是沉到水底去捉,一般是在夏季,其他三季水里太冷,一般不会下到水里去捉,而是到水塘或是河湾里去钓。 钓鳖鱼时有一个小妙招,先将它“呼唤”到近处。“呼唤”鳖鱼很容易,通常用两种方法:一...
伴我苦读的茄夹
前段时间,我回了一趟老家。推开那扇漆皮斑驳的铁门后,一股浓郁的香气争先恐后地涌入鼻腔。我径直走向厨房,原来灶台边的母亲正在炸蘑菇。油锅里不时发出“癖啪”的响声,闻着这香气,我的思绪瞬间被拽走,飘回了那个喧闹、拥挤的高中食堂。 那日下了早自习...
童年的黄花菜
朋友寄来一包干黄花菜,说有清热、明目、安神等功效。这一大包散发着幽幽香气的黄花菜,一下子将我的记忆带回到了童年。 6岁那年,我和母亲来到父亲工作的地方生活。母亲很快就融入了当地的生活,经常跟随当地居民一起上山采摘大山里的美味一黄花菜。 黄花...
让爱延续的珍珠圆子
周末一早,我来到灌县 (今都江堰市)南桥半边街。老茶馆的水还没有烧开,拐角处的那间小瓦屋已飘出袅袅白雾,糯米夹着竹叶的清香扑鼻而来。我踏着青石板路来到瓦屋,只见老板娘正好揭开蒸笼,将那些碧绿粽叶上的珍珠圆子 (又叫元子)放入瓷盘中,立刻勾起...
时光深处的白萝卜
我小时候挑食,许多蔬菜都不爱吃,白萝卜就是其中之一。 家门口的菜园里,四季蔬菜不断,白萝卜是足够引人注目的一种,只因它竟能自己从地里“爬”出来,并且还白白净净的。很难想象,湿漉漉、黄澄澄的土壤中竟能生长出如此雪白的食物。 虽然我不爱吃白萝卜...
儿时玉米甜杆香
时光的长河悠悠流淌,许多记忆都被岁月的潮水渐渐冲淡,但儿时玉米甜杆散发的那缕清甜香气却如同一枚璀璨的明珠,在我的记忆深处熠熠生辉,历久弥新。每当想起那株玉米甜杆,我的思绪便不由自主地飘回到那个充满生机与欢乐的小村庄,回到那段纯真的岁月。 在...
飘香的芝麻豆子姜盐茶
在湘北,每当晨光初露或是夕阳西下,一杯芝麻豆子姜盐茶总能给人们带来温暖和舒适。它不似龙井的清雅,不似普洱的醇厚,也不似铁观音的香韵,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风味。芝麻的香、青豆的脆、花生的酥、生姜的辣等味道在茶水中交织,形成一种复杂而又和谐的口感...
灶台上的海瓜子
竹匾里的海瓜子簌簌作响时,潮水正从舟山大鹏岛的滩涂上退去。这些指甲盖大小的贝壳蜷缩成团,壳缝间偶尔探出乳白色的触须,宛如婴孩蜷缩在襁褓里打哈欠。 母亲把竹匾斜搁在搪瓷盆沿,清水混着粗盐的咸涩缓缓漫过贝壳。盐水的浓度十分讲究,需调到舌尖微麻的...
玉米粑粑里的悠悠乡愁
无论漂泊何方,历经多少风雨,记忆里的玉米粑粑始终是我心底一抹难以排遣的乡愁。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故乡特别贫困,村民们为了解决温饱,在种主粮的同时,也会见缝插针地种满红薯和玉米,它们充当着那段艰苦岁月里的主粮,也承载着生活的希望。 每到漫山遍...
小小花卷滋味长
现如今,用纯白面和油盐做成的花卷(我的老家叫“油盐卷”“香面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食物,但是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偶尔吃上几回。而且,那时的花卷不是用纯白面做成的,里面夹杂了许多可食用的“辅料”,比如红薯淀粉、野...
青皮苦瓜,藏尽生活真味
某日清早,我去花鸟市场逛了逛,忽见路边转角处的一个摊位上堆着一些泛青的苦瓜。那一抹青色如同一把钥匙,“咔嗒”一声,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让我回到了与母亲一起收获苦瓜的那段时光。 那是一个蝉鸣不断的夏季,母亲在自家地里种的苦瓜迎来了丰收。母亲带...
藏在岁月里的三碗面
作为一个地道的北方姑娘,我对面食的痴迷是刻在骨子里的。吃饭时,只要有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我便能吃得心满意足。如今回想起来,我对三碗面的记忆颇深,它们的香气穿透了岁月,一直暖到今天。 第一碗是初中时姥姥做的油泼面。 那时候,爸妈工作比较忙,周末...
岁月深处甜酒香
在这炎炎夏日里,始终让我念念不忘的就是姥姥做的麦仁酒。 记得儿时,新麦子一下来姥姥就开始做麦仁酒。她先将麦子晾晒、去皮,然后泡入清水中。第二天一大早,姥姥先往大锅里添水,再把前一晚泡好的麦仁倒进锅里的篦子上,接着开始烧火。干树根燃起的熊熊火...

美食说

多元且和谐的宫保味
川菜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菜系之一,以麻辣鲜香的复合味著称于世,味型之多居全国各地方菜系之首。在众多的四川菜品中,宫保味菜肴数不胜数,如宫保鸡丁、宫保虾仁、宫保腰块等。 从味型角度来看,宫保味菜肴在理论上属于荔枝味,但烹饪实践结果认为该类菜...
跨越时间的美味
时间是一块试金石,更是一汪沉淀池,沉淀的不仅是历史,还有璀璨的中华文明,其中就包括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那些穿越了历史的美食,以其独特、醇香的口味流传至今,乃是历史的见证者、中华传统饮食的活化石,也是我最喜欢的吃食。 冰糖葫芦 “卖冰糖葫芦哟...
竹笋闲聊
竹笋,又名竹肉、玉兰片,是竹的幼苗,南方盛产,北方稀缺。我一个久住北方之人,却莫名地喜欢吃竹笋炒肉,虽然吃不到最新鲜的,但是偶炒一盘竹笋,足以爽口、解馋。 家常炒笋其实并不复杂,过水后的竹笋配上生姜、大蒜、青辣椒、小米椒等佐料,再加上少许的...

养生食疗

“绿色珍珠”绿豆
绿豆,别名青小豆,是豆科豇豆属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绿豆(Vignaradiata)的干燥成熟种子。绿豆籽粒呈圆柱形,颜色深绿且有光泽,就像一颗颗绿色的珍珠。 绿豆是药食同源的典型代表,很多古代医药典籍都记载了它的药用价值。唐末医师大明(自号日...
宝藏食物之大枣
大枣,别名美枣、良枣、红枣等,属鼠李科枣属植物枣(Ziziphusjujuba)的成熟果实。在日常生活中,红枣这个名称更为常见,大枣主要作为中药材名称使用。 中医认为,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心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神农本草...
梨:秋季润燥佳品
酷暑已去,金秋来临,树上的梨也即将成熟。梨属蔷薇科梨属乔木植物,因其鲜嫩多汁,所以又有“天然矿泉水”的美誉。 梨在我国具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被古人称为“果宗”,意为所有水果的祖宗。关于梨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诗经·晨风》...
山楂:秋季里的养生“明星”
秋天一到,那红彤彤的山楂也快熟了,别看它个头小,营养保健价值可不小。 山楂主要有两种—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Bge.)和山里红(CrataeguspinnatifidaBge.var.majorN.E.Br.),二者...

名人食事

地道美食家乾隆皇帝
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刚登基的弘历正在太和殿接受朝贺。望着下面跪倒一片的肱骨之臣,他的心思却飘向了御膳房,惦记着那碗燕窝红白鸭子汤。下朝后,这位已经食过三天素斋的新帝迫不及待让太监去问:“晚膳的鸭子炖烂了没有?” 乾隆皇帝这份对美食的热衷早就...

美食地理

日照海八鲜煎包
在山东日照这座海滨城市,当地人秉承着“靠海吃海”的饮食准则,将各种海鲜融入一日三餐,过着令人艳羨的“顿顿有海鲜”的美好生活。 当天色还沉在浓墨里,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街角的煎包铺子却早已“苏醒”过来。老板腰间系着被油渍浸染得几乎看不出本色...
如皋董糖:舌尖上的甜蜜盛宴
在江苏如皋这座被岁月温柔抚摸的小城,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古老而醇厚的气息。就在这片充满诗意与温情的土地上,诞生了一种足以触动灵魂的美食一一如皋董糖。这看似轻薄的糖片,宛如一座桥梁,横跨历史的长河,将如皋千年的人文情怀与甜蜜记...
萧山沙地萝卜干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笔下的一抹乡愁穿越千年时光,浸润在江南水乡的烟雨中,亦沉淀于一方风土孕育的滋味里。萧山沙地萝卜干恰似这诗句的注脚,以质朴之身,承载着萧山沙地人“敢为天下先”的拓荒牛精神,也凝结着世代匠人对自然与时光...
中越边境的多重滋味
站在广西防城港的北仑河大桥上,晨雾从越南芒街漫过来,裹挟着鱼露与香茅草的芬芳。防城港的黎明总被市井的烟火唤醒,三轮车碾过青石板路,担着竹筐的阿婆揭开湿布,海风里便浮动着米浆蒸腾的温热。这座镶嵌在中越边境的港城,连炊烟都带着咸涩的海味,在潮汐...
热辣的重庆小面
重庆坐落于中国西南部,虽非面食制作的传统之地,但其小面却早已声名远扬。 小面之“小”,起初意指其简约本质一面条、调料、青菜、面汤,并无肉或其他繁复的浇头,着实朴素无华。即便后来加入了牛肉炸酱、排骨等豪华配料,亦被称作小面。正因这份“小”,重...
香臭的汤,雷山的味道
我的家乡贵州省雷山县有各种各样的特色美食,如炭火烤腌鱼、鱼捣辣椒、酸汤菜、凉拌折耳根等。然而,我最喜爱的却是臭臭的一道苗族名菜一—雷山(an)汤。 翻开清朝嘉庆年间贵州督学李宗昉撰写的《黔记》,里面这样记载:“黔人好食臭腐物。每岁三月,洗白...
时光褶皱里的酥香与糯甜
在,每个清晨都有十万个烧饼炉同时“苏醒”,十万只米饺在油锅里翻腾,这是属于市井的史诗。当工业文明的车轮碾过时,总有些固执的香气会从时光裂缝里渗出,提醒着我们:真正的记忆不在硬盘里,而在舌尖上。 油酥里的时间褶皱 清晨五点半,老周推开的木门时...
孟州混浆凉粉:带有黄河味的清凉美食
七月的孟州黄河滩,热浪灼地,鞋底仿佛都要被烤软了。极目远眺,浑浊的河水宛如一条蜿蜒的黄龙,悠悠地向东流去。岸边茂密的芦苇丛随风摇曳,不时传来水鸟那清脆的鸣叫,为这燥热的天地增添了几分生机。 “这鬼天气,热得人都快冒烟了,得赶紧找个凉快地,来...
从苗岭深处走来的小米鲊
在贵州高原的“褶皱”里,金黄的糯小米在晨露中舒展“腰肢”。这种形似珍珠的谷物,经过苗家阿婆的双手,在土陶罐中积蓄出醇厚的香气,最终在竹蒸笼里幻化成一道承载千年记忆的美食一一小米。小米蚱的出现,揭开的不仅是一道食物的诞生史,更是一部黔地人民利...
济南把子肉
把子肉是一道传统鲁菜,将切成长方条的五花肉先煎后炖而成,入口即化,香而不腻,是泉城济南一张靓丽的美食名片。 制作把子肉,须严格把控好时间和火候。先将五花肉块放入油锅中煎至表面微微泛黄,随着“磁啦磁啦”的声响,肉中的脂肪被渐渐逼出,香气瞬间弥...
凝聚关中风土人情的蓝田“九大碗”
蓝田县位于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县城距西安市区仅22公里。这里自古是秦楚大道,也是关中通往东南诸省的要道之一。 蓝田历史悠久,是人类祖先发祥地及华夏文明最早萌发地之一。自周安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79年)置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白切鸡:粤菜里的“白月光”
在各种粵菜中,白切鸡就像岁月静好的一缕白月光,以皮爽肉嫩、原汁原味的特点俘获众生。它不仅稳占广东人的日常餐桌,更凝练成一种饮食哲学,承载着岭南的风土与人间烟火,记录着这片土地最温润的记忆。 白切鸡的故事,要从清代岭南的乡野说起。农家人为了招...
黄山烧饼:徽州人的精神寄托
黄山山脉群峰如黛,蜿蜒的新安江穿梭于山谷之中,少得可怜的可耕种土地零星地分布在山坳里,这便是“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古徽州府、今黄山市的真实写照。因为自然条件差,古徽州流传着一句“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俗语,...

茶咖时光

珠兰花茶:一盏茶汤里的幽韵清欢
晨光漫过歙县山脊,雾霭濡湿了珠兰的细枝。金粟粒般的花穗缀满藤蔓,似未串齐的珍珠,在湿润的空气中敛息凝香。这缕幽香从清朝的茶案飘至今日的茶席,在黄山余脉的云雾里,晕染出一段跨越数百年的茶事传奇。 珠兰花茶的根脉深植于徽州的土壤。《歙县志》记载...
相关杂志
  •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25年05期
    ¥20.00
  • 茶道

    茶道

    2025年08期
    ¥18.00
  • 旅游纵览

    旅游纵览

    2025年06期
    ¥14.49
  • 旅游世界

    旅游世界

    2024年12期
    ¥18.00
  • 食品与健康

    食品与健康

    2025年10期
    ¥4.89
  • 食品与生活

    食品与生活

    2025年09期
    ¥6.00
  • 当代旅游

    当代旅游

    2025年10期
    ¥36.00
  • 越玩越野

    越玩越野

    2025年05期
    ¥16.89
  • 城市地理

    城市地理

    2025年08期
    ¥9.69
  • 美食

    美食

    2025年10期
    ¥7.29
  • 中国食品

    中国食品

    2025年18期
    ¥18.00
  •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2025年03期
    ¥6.00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432.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中国食品

杂志价格:¥18.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中国食品

杂志价格:¥18.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