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

中国食品

2025年13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本刊创刊于1973年,是中国第一本食品类刊物。目标读者为全国酒店、餐饮业及酒店餐饮业院校师生。本杂志最大的特点是新闻性,...     展开

类型

半月刊

类别

旅游美食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30.00 ¥18.00
目录

封面人物

集众家之所长 谱北京菜新章
《论语·雍也》中提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适度、和谐、中和,用其形容北京菜(以下简称“京菜”)也颇为贴切。 京菜是以北方菜为基础,兼收各地风味,以官府私房菜和民间菜肴为代表的一种菜系,至今已有...

专家解读

聊聊餐饮企业集体外出摆摊这件事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最近,各地知名、中高端餐饮企业集体出摊销售餐食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仅增添了浓浓的烟火气,还提高了餐饮企业的营业额。其实,餐饮企业这一行为的背后,暗含消费疲软、竞争加剧、营销理念亟待创新等问题。 是应对消费疲软的权宜...
论勤俭节约的文明传承与时代使命
清晨5点,老城区的早点铺里,笼屉升腾的白雾中,李大爷总会将吃剩的半根油条仔细包好。这个持续了几十年的习惯,源自童年时祖母的教诲:“剩饭剩菜能养人,糟塌粮食要遭雷打。”这看似寻常的举动,恰是中华民族千年节俭传统的生动注脚。从《尚书》的“克勤于...

节气饮食

小暑炎热,养心安神护脾胃
“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虽然不是夏季中最炎热的时候,但是也湿热难耐,故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一说。按照中医理论,心属火,其气通于夏,也就是说,在夏天阳气非常亢盛的时候,我们的心气也容易过旺,从而出现心情烦躁甚至睡眠不好等症状,因此应注...

禽兽食鉴

鸽:高蛋白、低脂肪的补益佳品
食谚道:“一鸽胜九鸡”,虽然这句话有点夸大其词,但是鸽在某些方面确实比鸡略胜一筹。 历史悠久 家鸽是由野鸽驯养而来,这种野鸽被鸟类学家命名为“原鸽”。中国的原鸽有两个亚种,一种分布在新疆西部,另一种见于华北一带,均为鸽形目鸠鸽科的鸟类。原鸽...

美食烹饪

“洞庭潇湘韵”主题宴席
“洞庭潇湘韵”主题宴席由“洞庭初韵”“洞庭绮梦”“洞庭余韵”三部分组成,是一桌反映洞庭湖与潇湘之地独特魅力且文化寓意深厚的宴席。该宴席通过美食与文化的结合,力求将湖南的自然之美、人文之韵与精神之力传递给每一位宾客,让人们感受到人与自然、文化...
荔枝的创新吃法
随着电视剧《长安的荔枝》热播,荔枝这一热带水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加之今年荔枝的价格大跳水,家家都会买上几斤尝鲜。荔枝有何营养价值?除了鲜食,荔枝还能怎么吃?下面,我们就来聊聊让妃子一笑的荔枝。 荔枝(LitchichinensisSon...

饮食文化

在《食事》里寻找生活的滋味
汪曾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京派作家最后的文人”。这位作家格外地会写“吃”,许多作品中透着十足的烟火气与生活美,譬如《五味》《食事》《人间有味》《慢煮生活》《汪曾祺谈吃》等。 翻开《食事》,如同打开一本人间烟火图鉴。汪曾祺...
从远古走来的小米黄酒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黄酒的芬芳悠悠飘荡了数千年,小米黄酒作为其中的一种,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具有独特的风味。 小米黄酒的故事要从新石器时代讲起,与华夏农耕文明的萌芽息息相关。黄酒的诞生源于谷物剩余与自然发酵的偶然结合,距今约8000年的河北武...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之菜肴历史文化
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学”的重要分支。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有关传统饮食文化的历史知识逐渐被人们淡忘,亟须引起高度关注。 为了传播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本刊将分五期介...
当千年雅士穿越“苏超”美食赛场
当2025年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苏超”)以一种意想不到的“爆款”姿态燃爆社交媒体,其早已演变为一场关乎城市荣誉、文化认同的“全民德比”,而对决的核心就是舌尖上的那抹味道。试想一下,如果苏轼、唐伯虎、刘禹锡、郑板桥、曹雪芹这些曾在...
东坡先生的芋头情怀
900多年前的一个寒夜,海南儋州的茅檐下飘出缕缕白烟。苏东坡披着半旧的青衫,用木勺搅动陶罐里翻腾的芋羹,忽然大笑道:“莫嫌南海僻,芋魁亦可饱。”这位被贬至天涯海角的诗人,竟在竹篱茅舍间用最朴素的芋头熬煮出中国文人最浪漫的烟火气。 竹杖芒鞋处...

营养课堂

烹调有讲究,营养多保留
在家庭烹饪中,除了追求色、香、味、形的完美结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物的营养与健康。本文将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烹饪小技巧,帮助大家打造健康、营养的家庭厨房。 减少浸泡时间,保留更多维生素 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如维...
芹菜:餐桌上的“宝藏食材”
在日常饮食中,芹菜是极为常见的蔬菜之一,无论是清脆爽口的凉拌芹菜,还是鲜香入味的芹菜炒肉丝,都深受大众喜爱。其实,看似普通的芹菜,实则是一种“宝藏食材” 芹菜的种类繁多,主要分为水芹、旱芹和西芹。水芹多生长在水边或湿地,茎秆细长,叶片较为细...
七种蔬菜根须的药用价值
人们在食用蔬菜时,往往会把根须部分摘除,弃之不用。殊不知,许多蔬菜的根须部分也是宝,有着良好的药用价值。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7种蔬菜根须的药用价值及正确食用方法。 1.菠菜根须。菠菜根须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促进消化、支持心血管健康、抗...

记忆“食”刻

酒起鹅肉剁
有次我去一个潮州同学家里吃饭,他特意从市场买来各种熟食,其中就有我喜欢的卤鹅。我夹起一块卤鹅肉送入口中,鲜滑嫩甜,满齿生香,脑海中不禁涌现关于卤鹅的种种回忆。 我的家乡在饶平县,当地人常饲养一种狮头鹅它体型巨大,头部有一大黑肉瘤,因形似狮头...
难忘故乡的小磨麻油
我的故乡在,那里的小磨麻油宛如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火,晕染出温暖而明亮的光晕,悠悠地弥漫在我儿时记忆的每一处角落,也承载着成年后我对故乡那难以言说的眷恋。 小时候,小磨麻油的香气是街头巷尾最撩人的诱惑。每逢踏入那条被麻油香萦绕的老街,那股醇厚、...
装满家传味道和爱的砂锅
老房子拆迁那年,我在杂物间翻出了那口缺了沿的砂锅,锅底结着褐色的陈年酱汁,像块凝固的琥珀。父亲抚摸着锅沿对我说:“这是你爷爷留下的物件,比你年纪还大。”这让我不禁想起了父亲常用这口砂锅做的酥鱼。 20世纪80年代的冀南平原,霜降后的清晨总蒙...
至味手擀捞面
周末即将下班时,几个同事聊起“最爱在家里吃的饭”这个话题,我瞬间想到了母亲做的鸡蛋黄瓜丝蒜汁捞面。 儿时的美味记忆 我的老家是,老人们常说这是块宜居的风水宝地。20世纪80年代,乡亲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我家每年都要养一头黑猪,等到春节前...
凝聚在南瓜粑中的思念
一日晚上闲来无事,我骑着小电驴到附近的农贸市场闲逛。当看到那一笼笼热气腾腾、淡黄色、散发着阵阵诱人清香味的南瓜馒头时,我不禁想起了魂牵梦绕的黄梅老家,想起了奶奶生前所做的南瓜粑。 我年幼时,为了给我和弟弟解馋,心灵手巧的奶奶总会忙里偷闲地做...
裹住甜蜜时光的“挂浆黄菜 ”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一家经营十余年的小餐馆里人声喧嚣,蒸腾的热气里夹杂着欢声笑语。我坐在角落,望着隔壁桌那盘刚出炉的“挂浆黄菜”,思绪一下子飞到了过去。 冬日厨房里,母亲正专注地摊着蛋皮。她先将鸡蛋打进粗瓷大碗里,接着倒入少许面...
平凡生活中的人间至味
朋友送来一条十分新鲜的鲫鱼,父亲像是领受了一项顶要紧的差事,一刻也不耽搁,赶紧宰杀并冲洗干净,然后抹上醋精将其放在一旁。接着,他又进了厨房,准备在那小小的空间上演一场活色生香的烹饪戏法。 父亲先将铁锅架在灶上,烧热后倒入一勺食用油,随即又从...
寻常巷陌,锅盔藏香
周末,我和朋友从都江堰游玩归来,途经彭州时意外撞见一家排着长队的锅盔小店。我们抬头一看,店门口挂着一块红棕色的木匾,上面写着金色的“纪锅盔”三个大字,笔锋遒劲,看上去像是一家老店。我跟朋友念叨道:“这得多好吃啊,排这么长的队,要不咱们也买个...
夹糕情长
在我的老家,夹糕是一种颇具特色的传统美食。小时候,故乡的烟火气里,总是萦绕着母亲做的夹糕的香甜。那味道是刻在我记忆深处的印记,任岁月流转,从未消散。 每次决定做夹糕,母亲总会早早筹备食材。她先精心挑选出糯米粉,缓缓地倒入盆中,再端来一碗温水...
串串葡萄甜味长
炎炎夏日,看着市场上售卖的串串葡萄,我不禁想起了父亲在院子里栽种的那棵葡萄树。 在我小的时候,葡萄是稀罕物,很少有机会能吃到。父亲知道我嘴馋,辗转打听到他的一位老友家后院里有棵葡萄树,于是就移栽了一棵小树苗。 记得那是我上小学四年级的一天,...
又到炎夏,想念故乡的凉粉
我的故乡靠近岭南,夏日时骄阳似火、酷暑难耐,让人唇干舌燥乃至烦躁不安。此时,人们便渴望来一些清热祛暑、凉心润肺的吃食,于是清爽软滑、状如果冻的凉粉便应运而生。 在我的故乡,凉粉有白色、黑色、绿色三种,风味各异,皆受欢迎。 白凉粉是用薛荔果做...
关于“小油饼”的香甜记忆
在纯真无邪的小学一年级时光里,我有了一个别具一格的珲名一—“小油饼”。这个珲名的由来,与我对小油饼的那份情有独钟紧密相连。 20世纪80年代初期,物资相对匮乏,许多家庭仍在为基本的温饱问题而苦苦挣扎,若是能吃上一顿油水大的饭,简直就是奢侈。...
夏日黄鳝赛人参
民谚云:“夏令之补,黄鳝为首。”时值夏日,黄鳝正生得膘肥体壮,将其入馔,不仅肉鲜味美,而且滋补效果极佳。 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生长在池塘、稻田中,是一种无鳞淡水鱼,与乌龟、甲鱼、泥鳅并称为“四大河鲜”,更享有“水中人参”的美誉。中医认为,黄...
道口烧鸡,难忘的味蕾记忆
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小镇,这里有一道传承了三百多年,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一烧鸡。2009年,烧鸡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河南美食的一张闪亮名片。 烧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顺治年间,其名声大噪则是在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
心底最美味的味道
熘肉段外焦里嫩、香浓味醇,是东北人特别爱吃的一道肉菜。我最早品尝到这道菜是在20世纪60年代,那时还不到十岁。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父亲带我们全家在家附近的一个饭店吃饭,其中的一道菜就是熘肉段,那独特的肉香顺着我的舌尖沁到胃里,几天都忘不掉。...
最美豆芽香
豆芽从种子中奋力破壳而出,象征着新生与希望,传统观念认为,食用这类“萌发”之物,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于身体大有裨益。确实,豆芽的营养价值不算低,其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具有清热利水、解郁除烦的作用。 我们家经常用豆芽做各种菜,其中,爷爷...
最爱家乡的“猫余”
在湖南地区,腐乳又被称为“猫余”。相传唐朝时,益阳市赫山区白鹿寺的和尚做了一些豆腐,因有事外出几日,回来后发现豆腐长霉了。出家人一向节约,他们不舍丢掉,便拌上一点调料试着吃,没想到味道不错,便产生了今天的豆腐乳。因腐乳的“腐”字谐音“虎”,...
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在我记忆的悠悠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美食,恰似夜空中璀璨的星辰,散发着温暖而迷人的光芒。它们绝不仅仅是味蕾上的短暂享受,更是情感的深厚寄托,承载着无数关于爱的动人故事,如同陈酿的美酒,越品越香。 满是亲情的桂花糖藕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品味霍邱豆腐
明代诗人苏秉衡在《豆腐诗》中吟诵道:“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缶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个中滋味谁知得,多在僧家与道家。”这首诗对豆腐的发明、制作和特点进行了生动描绘,让人们对豆腐多了几分喜爱,...
蛋卷里的母爱
在我的家乡湖南邵阳,蛋卷的地位极高,是红白喜事的席面上必不可缺的一道菜,倘若少了它,就像正月里没贴红对联、炒菜没放盐,让人心里空落落的,总归不圆满。在农村宴席上掌勺的母亲常念叨:“十碗八碟都是陪衬,蛋卷一上桌,这场席才算扎住了根。”在乡亲们...

美食说

“ 狮子头”流传考
闻名中外的扬州“狮子头”属于淮扬菜系,传说和隋炀帝有关。当年,隋炀帝下扬州赏琼花,让御厨创制菜品以纪念扬州之行。御厨以扬州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为主题,做成了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葵花斩肉四道菜,而葵花斩肉就是“狮子...
成都是否有好面
美食是成都这座西部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名片之一,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来此亲身体验独特的巴蜀饮食文化。有心人可能会发现,在成都众多的美食中,面条似乎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占据主要地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难道成都就没有拿得出手的面条吗?在以前,成都人一...

养生食疗

养生佳品小米粥
小米粥作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数千年的农耕智慧。它不仅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演变,更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和营养功效,成为跨越时空的养生佳品。 小米粥的历史渊源 小米,古称“粟”,在《黄帝内经》中被列为“五谷之首”,由于其具有耐旱、...
千年“圣药”当归
在中医药的璀璨星河中,素有“妇科圣药”“血中圣药”等美誉的当归是一颗闪耀千年的明星。《本草纲目》记载了当归名字的由来:“古人娶妻为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在我国最早的中药学著作中,《神农本草经》将当归列为中...
清热利水话白茅根
从《诗经》中“白茅纯束”的记载,到现代广东的竹蔗茅根水,白茅根的药食两用特性已传承3000年。相较于其他苦口的中药,白茅根则十分甘润、鲜甜,在炎热的夏天,南方地区的人们常用白茅根泡水代茶饮,以达到清热解暑的自的。接下来,我们就从植物学特征、...

名人食事

华人美食家寻味记
美食是一种跨越国界与文化的通用语言,在世界各地有这样一群华人美食家,他们以对美食的热爱为画笔,以独特的味蕾为调色盘,在异国他乡描绘出 一道道令人垂涎的中华美食风景线。他们的故事是美食的传奇,更是文化交流与传承的动人篇章。马来西亚的“食神始祖...
东坡美食趣谈
苏轼是我国北宋的文坛巨擘,其文学成就斐然,光照千秋。而在美食方面,他同样匠心独具,留下了诸多佳话以及别有风味的味蕾盛宴。 东坡肉:困窘中的味蕾奇思 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受“乌台诗案”牵连,苏轼被贬至黄州。昔日繁华落尽,门可罗雀...

美食地理

疆味寻踪 南北美食的交融与变奏
有人说“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新疆,不知祖国之美”,我觉得还应该再加上一句,“不到新疆,不知美食之多”。新疆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占据中国六分之一的陆地版图,拥有着多元的地貌与民族文化。从雄伟的天山山脉到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从广袤的伊...
打卡烟台福山,品味鲁菜之美
是鲁菜的重要发源地,享有“中国鲁菜之乡”的美誉。这里美食众多,每一道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鲁菜经典,传承百年风味 鲁菜作为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历史源远流长,技法丰富多样。在福山,你就能品尝到最正宗的鲁菜经典。 葱...
美味、百搭的东北大酱
盐,大美之味、百味之母,人活一世都离不开盐,这是简单而重要的生活必需品。盐与黄豆结合后,又变成了一种民间的、家常的大美之味,那就是深入东北人骨子里、生命中的东北大酱。 在东北,无论日子过得穷还是富,每家都有一口或大或小的装着大酱的酱缸。一年...
台州沙蒜豆面:山海之间的千年至味
纪录片《味起台州》的镜头里,晨雾未散的滩涂上,头戴箬笠的渔人正弯腰探寻。随着特写镜头缓缓推移,一根形似小笋的褐色生物破沙而出,这便是台州人视若珍宝的“沙蒜”。当镜头切换至街巷深处冒着热气的土灶,只见青瓷大碗里琥珀色的汤汁裹挟着晶莹的豆面,纪...
果州嫩江团
南充市又称“绸都”“果城”“果州”,其作为三国文化的源头,汇聚了众多特色美食,因此,南充市将打造“美食地标城市”定为自己的发展目标。现如今,西华商圈等高品质美食消费区域已初具规模,1227夜市等特色美食街区更是凭借独特魅力在网络上走红,成为...
济源“撅片”
河南济源有很多美食,包括鸡蛋不翻、锅盔牙子、红烧黄河鲤鱼、酸汤面叶等,我最喜欢的是王屋山地区的人们做的“撅片”。你如果到王屋山地区做客,那里的主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做一顿“撅片”招待你,他们将其视为最好的待客饭。 关于“撅片”,有一个这样的传...
济源“十二灶饼 “
盛装“十二灶饼”的瓦罐传统“老式祭灶饼”现代版“红糖祭灶饼”灶饼是济源地区一种流传甚广的面食,因其制作于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用来祭祀灶王爷,故称“灶饼”。在当地,流传着一个关于“十二灶饼”的感人故事。 太行、王屋二山脚下有一个王庄村,日本侵略...
银妃三华李:粤西山间的红宝石
粤西的钱排镇山岚氤氲、溪流淙淙,每到初夏,李树的枝头便出现一抹胭脂红,那是被誉为“季中之王”的银妃三华李成熟的颜色。这种李子红得很“跋扈”,外面覆盖着一层银霜,梅雨时节,银霜被雨水洗得愈发分明,像是美人哭花了妆容,故得名“银妃”。 银妃三华...
苏州菜饭:美味营养情更深
在苏州,将太湖大米、苏州青、胡萝卜、香菇、太湖猪肉(鲜肉、咸肉和香肠)等融合在一起,便成为了寻常百姓家中经常食用的菜饭。这碗菜饭不仅美味、营养,更是温情满满。 香气四溢美味可口 在这碗寻常却又广受欢迎的菜饭中,米饭的香甜、苏州青的鲜美、猪油...
贵州酸汤火锅
在贵州,酸汤火锅是极具当地特色的一种美食,汤色红艳如晚霞,酸味直抵鼻端深处,还未品尝便不自觉地咽起了口水。 酸汤火锅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汤底一酸汤,是由毛辣果和米汤发酵而成。毛辣果是贵州本地产的一种番茄,将其捣碎成浆,与煮好的米汤混合后一起倾入...
品味武功旗花面
俗话说“爱吃面,找老陕”,陕西人爱吃面是出了名的,当地的面食令人眼花缭乱,有油泼面、蘸水面、臊子面、Biangbiang面等不下30种。其中,在陕西省武功县有一种叫旗花面的面食,虽然小众却十分美味。因它所用的鸡蛋皮、葱花、海带丝、黄花菜等都...
徐州米粉:浓汤厚粉里的南北气魄
清晨5点的徐州城,天幕还是一片沉沉的墨蓝,位于城东隅的一座老旧作坊里却已灯火通明。 水汽氤氩中,石磨隆隆转动,碾磨着浸透了一夜的江南米。磨出的米浆像乳汁般滑落,均匀地倾倒在竹屉上。老师傅用那布满岁月痕迹的手,稳而有力地推着刮板,数次之后米浆...
皖北地锅鸡
在中华大地的美食志中,皖北地锅鸡以其独特的风味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占据着无可取代的一席之地。它不仅仅是一道菜肴,更是皖北人民生活劳作的缩影,记载着这片土地的味觉密码与人文情怀。 皖北通常指安徽北部,包括宿州、淮北、亳州、阜阳、蚌埠。这片地处黄...
一场由“苏超”引爆的江苏十三市“舌尖德比”
前一阵,一场名为“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赛事(被网友简称为“苏超”),意外地燃爆了整个中国。绿茵场上,来自江苏省内十三座城市的球队捉对厮杀,激烈异常;绿茵场外,一场规模更宏大、战况更胶着、参与范围更广泛的“舌尖德比”也随之拉开大幕。 6月2...
美味的樟树港辣椒
我的家乡在,这里人杰地灵、食材丰富,有石塘镇的黄土白萝卜和红薯、杨林寨的菌菇、鹤龙湖的大闸蟹、三井头的炖肠子等,其中,鲜脆、爽口的樟树港辣椒最为闻名。 樟树港辣椒之所以出名,与樟树镇独特的地理环境分不开。首先,这里的土壤疏松,耕作层较深,有...
平泉羊汤与烧饼,市井中的烟火传承
河北平泉有两种独特的美食,它们如同古老城墙上厚重的砖石,承载着历史的记忆,静静诉说着悠悠岁月长河里的故事,这便是平泉羊汤与烧饼。 平泉羊汤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相传,一位御厨因战乱流落至平泉,他采用宫廷御膳的烹饪技法,将羊肉(羊骨更佳)、羊杂...
内蒙古炒米:草原的馈赠、游子的眷恋
在广袤无垠的內蒙古草原上,一阵阵悠扬的歌声随着轻风飘来,仔细一听,原来是著名的《酒歌》:“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炒米奶茶手抓肉,今天喝个够。”这首歌的歌词不仅彰显了内蒙古的酒文化,还展现了草原饮食文化中的三大要素一炒米、奶茶、手抓肉,...
川北山区荞麦,演绎烟火诗意
在川北这片略显贫瘠的土地上,荞麦肆意生长,它不仅成为山里人的日常食物,更给他们带来抵御贫瘠的力量源泉。 荞麦花绽放时,恰似繁星倾洒山间,细碎的白花疏密有致地散落,将山野点缀得如梦如幻。花期过后,黑红色的荞麦粒宛如隐匿许久的珍宝,悄然成熟,沉...
流淌了六千年的襄阳黄酒
清晨,在襄阳大街小巷的餐馆里,总会看到人们端着一碗特殊的“饮料”,它有着淡淡的醇香、清清的甘甜、微微的酒味,这便是被李白和欧阳修交口称赞的襄阳黄酒。 襄阳黄酒历史悠久,在枣阳鹿头镇北的雕龙碑新石器时代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出土的盛酒陶器表明,...
萧县美食扦子
皖北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名叫萧县,古为萧国,秦置萧县,是两汉文化、孝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悠久的历史积淀赋予了萧县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其中就包含丰富多样的美食。而在众多美食中,扦子这道承载着浓浓乡情与烟火气的传统美味,凭借着独特的口感,成为当地人...

茶咖时光

一叶“方舟”载春秋
当神农氏在荆楚大地尝遍百草时,他或许未曾料到,那枚解百毒的苦荼之叶,竟在五千年后化作承载中华文明的精神方舟。从《诗经》中“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初啼,到陆羽《茶经》中“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的系统论断,茶始终以液态文明的形态浸润着华夏血脉,...
相关杂志
  •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25年04期
    ¥20.00
  • 茶道

    茶道

    2025年07期
    ¥18.00
  • 旅游纵览

    旅游纵览

    2025年05期
    ¥14.49
  • 旅游世界

    旅游世界

    2024年12期
    ¥18.00
  • 食品与健康

    食品与健康

    2025年09期
    ¥4.89
  • 食品与生活

    食品与生活

    2025年08期
    ¥6.00
  • 中国食品

    中国食品

    2025年16期
    ¥18.00
  • 当代旅游

    当代旅游

    2025年08期
    ¥36.00
  • 越玩越野

    越玩越野

    2025年04期
    ¥16.89
  • 美食

    美食

    2025年08期
    ¥7.29
  • 旅游会展

    旅游会展

    2025年06期
    ¥9.00
  • 城市地理

    城市地理

    2025年06期
    ¥9.69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432.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中国食品

杂志价格:¥18.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中国食品

杂志价格:¥18.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