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

中国食品

2025年14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本刊创刊于1973年,是中国第一本食品类刊物。目标读者为全国酒店、餐饮业及酒店餐饮业院校师生。本杂志最大的特点是新闻性,...     展开

类型

半月刊

类别

旅游美食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30.00 ¥18.00
目录

封面人物

用全谷物护航全民健康
近年来,“大食物观”被频频提及,并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所谓“大食物观”,其核心内涵是将粮食概念扩展为所有可食用资源,涵盖耕地、草原、森林、海洋等领域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旨在通过多渠道开发食物资源,实现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

行业动态

当舌尖抚慰心灵,食品消费上演“情绪革命'
在这个便利店冰柜都开始贩卖“治愈”的时代,食品工业正悄然经历一场静默的革命。在科技外衣的包装下,一场关于人性需求的深刻变革正在发生,食品不再只是热量的载体,而是演变为现代人精神世界的解码器。 走进任意一家便利店,货架上的食品正在上演着无声的...

专家解读

简述“质感”和“质地
在餐饮界及烹饪技术书籍中,我们常见到“质感”和“质地”二词,前者用于形容菜肴的口感,后者主要用于表示食材的自然属性。虽然二者的意思有明显差别,但在现实生活中混淆、错用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何为“质感” “质感”是用来形容菜肴制作所要达到的成菜...
论烹饪刀工技法之重
在中国的烹饪史册中,刀工占据了光辉的一页,自古以来就受到事厨者的重视。其实,烹饪刀工技艺自石器时代便已存在,原始人类打制的刮削器、切割器等,就是最原始的刀工工具。后来,历经时代的更迭,事厨者代代口耳相传、师徒传承,并不断守正创新,逐渐形成了...

食业育人

丽轩中餐厅行政总厨黄尚烽:用心解锁更多美味
在繁华的广州,街头巷尾的美食仿若璀璨繁星,将城市的每一处角落都装点得熠熠生辉。这些美食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味蕾,更是这座城市历史与文化的鲜活写照。 在这座美食如云的城市里,不得不提连续八年荣获“米其林一星餐厅”殊荣的丽轩中餐厅,在这里您不仅能...

节气饮食

大暑湿热,健脾养胃防酷暑
大暑是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夏天向秋天的过渡。虽然大暑过后就是立秋,但因处在三伏天,所以仍然很热,甚至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人体极易中暑,因此应多吃时令瓜果等防暑食物。此外,大暑时气候也呈现出高湿的特点,人体容易被湿邪所侵扰,从而伤及脾胃,...

美食烹饪

十二道东南亚美食
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地处热带,各种海鲜、水果、香料资源十分丰富,为饮食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由于当地气候炎热,再加上受中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饮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影响,所以形成了独特的东南亚饮食风格,如注重使用香料、口味酸辣鲜香等。...

饮食文化

传统饮食文化之主食及糕点历史文化
俗话说“无米不成炊,无麦不成席”,足见稻米和小麦在国人饮食中的重要性。因气候、地理环境等的差异,南方多种稻米,北方则多种小麦,由此形成了“南米北面”的主食格局。除用作主食外,先民们还利用这些米面,再加上其他的食材、调料制作出各种糕点,极大地...
品时令美味童子鸡 悟苏州人养生智慧
中国人的饮食从来不止于果腹,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传统与养生智慧。在江南水乡苏州,对“吃”的讲究更是融入了骨血,流淌在季节转换的餐桌上。 每当盛夏来临,大运河畔姑苏城内的人们便会在小暑、大暑这两个节气前后清蒸一碗清鲜的童子鸡,甚至有“入暑三伏,...

营养课堂

蕴含诸多健康奥秘的小米醋
小米醋作为中国传统酿造食醋中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传承。它以优质小米为核心原料,经古法酿造工艺精制而成,不仅风味独特,更蕴含丰富的营养价值与养生功效。 小米醋的历史渊源及发酵工艺 小米醋作为中国传统发酵食品的代表之一,已有数千年...
七种助你平稳血压的水果
高血压病是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所致的常见临床综合征。在临床上,若血压高于21.3/12.7千帕(160/95毫米汞柱),即被认定为高血压。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虽然是慢性病,但若不及时干预,会给我们带来严重后果。临床实践表明,轻型高血压如果...
三伏天饮食智慧:顺应天时、科学养生
赤日炎炎似火烧,不知不觉间,三伏天已悄然来临。古人云:“三伏者,谓初伏、中伏、末伏也,乃一年中最热之时。”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湿度最大、体感最为闷热的时节。当热浪裹挟着湿气席卷而来,人体的脏腑功能也面临着严峻考验一一脾胃运化易受阻、湿...
牛奶和奶粉,老年人该选哪个
60岁以后,人体的各项机能就会减退,如基础代谢降低、瘦体组织减少、肌肉萎缩、骨密度降低,味觉、嗅觉、听觉等感觉机能减退,以及反应迟钝、记忆退化、易骨折、体力下降等。为了帮助老年群体延缓生理功能的减退,建议日常饮食要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量。 日...
紫薯:好看又好吃的“紫色瑰宝
提到紫薯,人们总会想到它独具魅力的紫色“容颜”和香甜、软糯的口感。很多人喜欢紫薯,或许只是因为它是粗粮,其实,紫薯的价值远不止这一点。 作为红薯的一个珍稀品种,紫薯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卓越功效(《本草纲目》记载),现代营...

记忆“食”刻

食之难忘的灌县葱葱卷
在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川西坝子藏着不少美食,老灌县(今)的葱葱卷便是其中一种。灌县人常说:“一口葱葱卷,寻味老灌县。”过去,爷爷总是念叨:“灌县有‘三绝':江水、川芎、青葱。”老灌县的葱葱卷便包含了这“三绝”,将春夏秋冬的景色...
三合士”里延续的母爱
一直以来,我喜欢给家人做各种莆田小吃,有红团、软稞、浮菜饼、煎包当然,“三合士”也是少不了的一款,家人们每次都吃得津津有味。 据传,“三合士”起源于宋朝。那时,莆田陈氏家族中有位陈妈,她养育了三个几子。这三个几子经常废寝忘食地读书,时间久了...
夏天里的家常美味
记得儿时,每当农忙的时候,母亲因来不及做饭,全家人便用煎饼卷上“三碰头”,就着凉开水一起吃,既解馋又省事。 “三碰头”是鲁南一带流行的一道调味小菜,用刚刚下来的鲜蒜、鲜辣椒和姜组合而成。它的做法极为简单,先把这三样洗干净,再把生姜捣碎,放入...
舌尖上的菜叶香
俗话说:“春吃花,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夏天的绿叶蔬菜鲜嫩可口,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既能消暑降温、清热润燥,又能为餐桌增添一道美味。 大自然中可吃的叶子有很多,我们家最常吃的是山芋叶、南瓜叶和芝麻叶。 山芋叶其实就是红薯叶,是我家乡最常...
承载爱与关怀的童年美食
在记忆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事物如璀璨星辰,熠熠生辉、永不褪色。于我而言,姥姥做的“苦累”便是我童年记忆里最温暖、最明亮的那颗星。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无论我走到哪里,“苦累”那独特的味道始终萦绕在舌尖,勾起我无尽的思念与眷恋。 小时候,因为父母忙...
时光摇电炒面香
盛夏一到,炒面飘香。我的家乡坐落在豫东平原,有着“六月六,炒炒面”的传统习俗,每到那日,家家户户都飘出炒面的香气。 记得儿时,一到农历六月六,姥姥就带领我们炒炒面。清晨,姥姥把小麦粉放入烧热的铁锅中,拿着锅铲轻轻翻炒,耳边传来一阵“喀喀”的...
家乡的莲菜
当下,公园的荷花正迎来盛放期,绿荷如盖、粉花绽姿,引来不少游客拍照、打卡。看到这情景,我不由得想起了家乡的莲菜。与长在水里的荷花不同,家乡的莲菜多种在地里。 莲菜的种植时间大约是清明过后的十来天,此时地里的土渐渐回暖。父亲在煤矿上班,地里的...
糝子饭里的滋味长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虽然成家立业后在大城市生活,但是依然对农家的粗茶淡饭有一种天生的亲切感。尤其是玉米糝子饭,它在我心里不止是一种传统的餐食,更是故乡的符号、乡愁的味道。 小时候,我吃的最多的就是玉米糝子饭。在我的老家,玉米又被称作玉...
土豆情深
在我们的日常餐桌上,土豆是极其普通的一种蔬菜,但是我却对它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记得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新年的余温尚未散尽,走亲访友的喜悦还挂在眉稍,农人们便开始了劳作。等到遇上晴好天气时,父亲便走向屋檐下,去拿悬挂在那里的去年留存的土豆种...
母亲的杂面条
河南济源人很爱吃面,尤其爱吃杂面条。这种面条最大的特点就是加入了各种时蔬或野菜,如红薯筋、芝麻叶、干豆角、萝卜干、老红豆、南瓜干和五花八门的干野菜,菜面结合、稀稠适中、营养全面、易于消化、老少皆宜,一年四季皆可食用。 济源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
济源杂面条赋
济水泱泱,王屋茫茫。钟灵毓秀,物阜民康。杂面之妙,独彰济源之韵;粗粮之萃,广传豫北之坊。承千年 之古法,融百味于柔肠。非珍馐之贵品,实黎庶之琼浆。 旋转飞屑,融豆麦于石磨;敛聚叠雪,汇精粗于陶缸。取面揉之成团,借太极之韧质;撒醭擀之为片,赊...
那缕幸福的豆腐香味
月亮慢悠悠地爬上柴门,等爬得再高些的时候,整个院子都被照得亮堂堂的。母亲从草屋墙角的泥瓮里舀出几斤黄澄澄的大豆,父亲拎来一个大盆放在院子当中。母亲向着大盆一倾衣袖,金黄饱满的豆粒犹如大珠小珠纷纷滚落到盆里,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我一时听得入...
儿时食豆记
在我国,大豆的栽培历史十分悠久。《诗经》中就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采菽采菽,筐之筥之”的记载,其中的“菽”就是大豆。“菽”字念起来文约约的,倒不如“豆”字干脆,响亮里带着乡野气。 豆子从不挑剔生长环境,田埂上、水渠边、场院角落,但凡有个...
想念西充狮子糕
一个人若想念某物什,那物什于他而言必有特别的意义。过去的多年里,我对于狮子糕便一直有着挥之不去的想念。 狮子糕是四川西充最负盛誉的一种点心,我与它初次结缘是在大学刚毕业那年。在一纸梦想满满的援藏申请获批后,我得偿所愿,来到了日光城拉萨。在那...
烟火夏夜
在盛夏的夜晚,我常与两三好友相约,穿越城市的灯火,沿着熟悉的道路来到一家烧烤老店。 这家店用泛黄的旧报纸做装饰,水泥地面早已被岁月的油脂染得斑驳,每一张桌椅都刻满了时光的痕迹,菜单是手写的,满满的复古感。我初来此地时,曾在心底默默担心过它的...
暖人心扉的纸包鱼
平凡的日子里总有让人难忘的事,几年前请大女儿吃饭的事就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那时,我们家新买的房子终于迎来验收。本来是一件大喜事,可当我看到满屋的垃圾时,心情瞬间一落千丈。那段时间,我和妻子天天去新房收拾垃圾,家里只留下大女儿和刚刚两...
无法忘怀的贵州酸汤
去贵州之前,我所吃到的酸大多是单一的酸,比如酸菜、醋、柠檬。但把酸作为日常饮食最基础的底味,唯有贵州,所以当地有句俗语:“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蹄蹄。” 贵州人之所以爱吃酸,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跟贵州的自然条件有直接关联。贵州本地不产盐,也是...
咸菜螺蛳滋味长
我的故乡在,幼时家贫,每天的饭食总是很素。因此,我和姐姐总是盼着夏季的到来,因为那时我们就能吃到螺蛳了。 母亲总是带着我们姐妹俩去门前的塘堰摸螺蛳,不需要像捕鱼、抓虾那样提竿带网,只需要一双手,外加水桶和搪瓷盆即可。等到下午,温度稍微下降、...

美食说

慢火煨沧桑
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的雪落得格外早。黄州城东临皋亭的芦苇荡里,几间茅舍在江风中“瑟缩”,案头砚台里的墨汁结了薄冰,呵着白气搓了搓手,目光落在檐下挂着的五花肉上一一那是昨日用三十文钱从市集换来的,黄州人不屑食猪肉,所以市价贱如湿柴,...
“君子菜”萝卜
萝卜虽然家常、平凡,却时刻氤氲在味蕾间,点缀着古往今来人们的生活。 古人对萝卜十分赞赏,称其为“蔬中最有利者”。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在《擷菜》里描述:“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这里的“芦菔”便是萝卜,在...
闲话糖醋里脊之变
○ 糖醋里脊是一道中华传统菜肴,东北地区的锅包肉、樱桃肉,福建的荔枝肉,广东的咕啫肉等菜品,都和它颇为相似,可以称得上是“远房表兄弟”。从我记事起,去过的大多数餐厅、小吃部里一般都有糖醋里脊,酸甜可口的酱汁包裹着鲜嫩可口的里脊肉,很受小孩子...
岭南的果馔之道
盛夏的岭南瓜果飘香,当地人除了鲜吃,还将其做成果馔。有时候,当你走在街巷深处,总会闻到一股熟透的甜香味一那是菠萝在陶瓮里与盐梅“私语”,酝酿着酸甜的传奇;也可能是人们在用菠萝蜜和糖、柠檬汁,一起熬制果酱。这片土地向来懂得将节气酿作滋味,让果...

养生食疗

南瓜:兼顾美味与营养的“国民蔬菜
南瓜是一年蔓生葫芦科草本植物,起源于美洲,后传入中国,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南瓜生产国和消费国,南瓜也成为人们日常餐桌上最常见的蔬菜之一。 南瓜的花、嫩叶、种子、果实都可以食用,用“全身都是宝”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中医认为,南瓜的果实性温和、...

名人食事

“水果控”杜甫
提起杜甫,大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忧国忧民、颠沛流离的“诗圣”形象。他一生写下1400多首诗,很多诗句都让我们记忆深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其实,杜甫除了是位诗人还是位美食家,尤其喜欢吃水果,按现代话说...
名家笔下的南北饮食风味
饮食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早已超越了简单的生存意义,成为承载地域文化、人生感悟与故土情怀的载体。从鲁迅笔下老北京胡同里的牛肉面,到朱自清眷恋的淮扬细点,再到周作人、梁实秋、汪曾祺等名家对饮食的细腻书写,每一道菜肴、每一味小...
陆游:诗韵中的粥香人生
南宋诗人陆游以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闻名于世,在现实生活中,他却是一位对人间烟火充满深情的嗜粥之人。他笔下的金戈铁马、冰河残月固然荡气回肠,但那一碗碗温润质朴的粥,却如涓涓细流般浸润着他跌宕起伏的人生,成为其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注脚。 “云子甑香...
黄庭坚的诗酒人生
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黄庭坚一生颠沛流离,受尽排挤打击,自贬谪戎州(今四川宜宾)后入乡随俗,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他凭借酒意诗情大发,以达观、超脱的态度对待横逆人生,将一生精力倾注于诗文的创作中。《全宋词...

美食地理

济源肉火烧
肉火烧是河南济源极具代表性的特色名吃,曾入选当地“十大最受欢迎特色名吃”。那么,这枚小小的肉火烧到底有何独特之处呢? 有别于肉夹馍的熟饼夹熟肉,济源肉火烧是在生面坯子中包入生馅料,然后入炉烤制而成。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是实际的制作却很有讲究。...
传承百余年的中山杏仁饼
有一次我到广东省中山市旅游,除了参观“国父”孙中山先生的故居、纪念馆外,还亲手制作了中山特产—杏仁饼。 关于香仁饼,《香山县志》里有明确记载,距今已有约120年。清光绪年间,香山县(今广东中山)石岐兴仁里有一个叫萧友柏的人,他虽出身书香世家...
美味葫芦鸡
长安城的暮色里总裹着旧唐的风韵,当朱雀大街的槐花簌簌落满青砖时,我踩着千年时空交叠的碎影,赶赴一场与著名诗人张先生的诗意约会。张先生为了尽地主之谊,点了一份当地名菜一一葫芦鸡。 菜端上来后,只见整鸡卧在云纹浅碟中,通体如金箔般璀璨,皮下凝着...
诸城味道
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都无法消除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古有唐代大诗人季白作《静夜思》,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思乡之惆帐;而今远离家乡的游子们,又何尝不怀念家乡的点点滴滴。 莫说什么衣锦还乡,莫说什么雄心壮志,有时一份家乡的土特产,就能让英...
句容东乡的粉芡汤
虽然江苏句容一直列榜全国百强县(市),但是外地的人们不一定熟悉它。若是提起茅山,估计知道的人就很多了。茅山是道教名山,位于句容境内,该山北侧有东昌、行香两个集镇(当地人称“东乡”)。香客们大多遵守“茅山菩萨照远不照近”的信条,不远万里赶赴茅...
抱籽青虾”,舌尖上的江南至味
苏州,这座被誉为“人间天堂”的城市,其灵秀的地理形貌与丰厚的人文底蕴,共同塑造了独具魅力的饮食文化。苏州境内河湖密布、水系发达,太湖、阳澄湖、长江和大运河等构筑的庞大水系网络,不仅是城市的生命线,更是各类淡水珍馐的摇篮。在众多依水而生的时令...
“面拖蟹”:苏州人的食蟹巧思
“不是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苏州。”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夫人汤国梨女士的这句话绝非夸张,其完美揭示了苏州与大闸蟹之间血脉相连的情谊。在无数江南人特别是苏州人的心中,大闸蟹早已超越了一道简单食材的范畴,升华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生活仪式,甚至是一种...
九品十三花:大荔餐桌上的流动史诗
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一场名为“九品十三花”的宴席早已超越了饮食本身,成为一部承载着三千年文明密码的舌尖史诗。这场有着东府“满汉全席”盛誉的宴席曾高居庙堂,而今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陕菜当之无愧的扛鼎之作。 溯源:从九牢之礼到人间至味 “九品...
酿菜:源自客家地区的味蕾宝藏
客家地区有一种叫酿菜的美食,是在一种原料中夹进、塞进、涂上、包进另一种或几种其他原料,然后采用煎、蒸、煮等烹饪方法制作而成的一道菜,具有制作简单、口味清淡、营养丰富等优点,在客家饮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酿菜的起源与北方人南迁有关。在中国...
熊记太婆豆鼓
黄龙溪古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传说有一条黄龙曾在此栖息,带来了风调雨顺,故而得名“黄龙溪”,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在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黄龙溪古镇保留了诸多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比比皆是,包括黄龙溪火龙灯舞、府河号子等。其中,“...
舌尖上的非遗之孝里米粉
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的孝里街道,有一种美食如同一首古老的歌谣,传唱在岁月的长河中,它就是孝里米粉。这看似普通的米粉,承载着当地人的生活智慧,每一口都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令人回味无穷。 孝里米粉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已有200余年历史,202...
高邮烧饼
在我的老家江苏高邮,烧饼铺对外售卖的烧饼主要有三种,分别是黄烧饼、插酥烧饼和火烧蠊子。它们不仅名字不同、形状不同,味道也不同。 黄烧饼 黄烧饼是圆形的,直径约七八厘米,放于炉灶内烤制而成。它的正面黄灿灿的,背面因为紧贴炉壁而有些焦黄,表面也...
醇厚香甜的安化甲酒
在浩渺无垠的酒之天地间,甲酒宛如一颗隐匿于岁月深处的明珠,温润、迷人,散发着独特而醇厚的芬芳。 甲酒亦被人们亲昵地称作“家酒”,以颗粒饱满、质地优良的糯米为原料,在恒温环境中精心发酵而成,酒精度数在 14∘ 左右,属于黄酒的一种。 据说,甲...
家乡糍粑四季香
我的家乡位于桂西北的罗城么佬族自治县,凡是到过这里的人,都对那口感香甜的糍粑赞赏有加。家乡的糍粑种类繁多,春天有艾糍粑,夏天有狗舌糍粑,秋天有铜飘糍粑,冬天有斗糍粑,一年四季都飘着糍粑香。 艾糍粑 艾糍粑是春天独有的美味,其主要原料是来自田...
吴起剁荞面
吴起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部,因战国时期大将军吴起镇守于此而得名。当地特色美食颇多,仅从荞麦衍生出的小吃就有荞面饸饹、荞面凉粉、荞面煎饼、荞面碗托、荞面摊馍馍、剁荞面等十几种。其中,剁荞面是吴起人的最爱,也是婚丧嫁娶必备的美食之一,吴起县也...
碗底生香的无棣“八大碗
山东无棣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小城,不仅有美丽的海滨风光,还有当地人用六百年光阴萃就的地方名吃一无棣“八大碗”。对于无棣人来说,无棣“八大碗”不仅仅是一道道美食,其八道吃食暗合天地至数,见证了一代代无棣人将苦咸日子熬煮出滋味的执著与智慧。 色香味...
烟台福山大馒头寻味记: 一口面香,半城烟火
烟台,这座山海相依的胶东半岛城市以海鲜和苹果闻名遐迩,本地人却常笑言:“烟台人的根,是扎在面缸里的。”初抵福山区,空气中若有若无的麦香如同一条无形的丝线,牵引着我走向巷弄深处,那里隐匿着这座城市的灵魂食物一福山大馒头。 用百年老面蒸熟的非遗...
无锡小笼
江南人吃小笼,总爱争个苏锡之别,苏州人怪无 锡小笼甜,无锡人嫌苏州小笼薄。我生在姑苏小县 城,偏偏好这口无锡甜汤包,平素里总被父亲笑话舌 头歪了筋。 幼时,父亲去无锡出差时常带上我。每次我们吃早点时,父亲必点一碗鳝糊面、一屉小笼包。笼屉揭开...
来盐池,“咥”一碗床子面
在宁夏盐池,有一碗面叫床子面。它绵长而劲道,让人回味悠长。端起这碗床子面,就会忘却失意、忘却忧伤,想起故乡、想起爹娘。每次要回老家时,也只想着那碗床子面。 床子面的由来 床子面,有的地方也叫饸恪面。元代王祯在《农书·荞麦》中记载:...
家乡黄鳝萦齿香
在皖西霍邱,黄鳝堪称餐桌上熠熠生辉的美食明星,其口感鲜嫩入味,烹饪方式更是千变万化,无论何时品尝,都令人唇齿留香、百尝不厌。 回首往昔,古人并不如我们这般待见黄鳝。《人谱类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学士周豫欲尝鳝鱼,当蒸好的黄鳝出锅时,他惊...

茶咖时光

潮州工夫茶文化
老人们总爱说:“潮州的茶铺多过米铺。”此言不虚,走在潮州的商业街上,三步五步之距就会有一两家茶叶店或茶具店。潮州人认为茶水能提神、养生,一日不喝就浑身不自在。所以,潮州方言中唤茶为“茶米”,将其提到了与米同样重要的位置,一日无茶便跟没吃饭一...
相关杂志
  •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25年05期
    ¥20.00
  • 茶道

    茶道

    2025年08期
    ¥18.00
  • 旅游纵览

    旅游纵览

    2025年06期
    ¥14.49
  • 旅游世界

    旅游世界

    2024年12期
    ¥18.00
  • 食品与健康

    食品与健康

    2025年10期
    ¥4.89
  • 食品与生活

    食品与生活

    2025年09期
    ¥6.00
  • 城市地理

    城市地理

    2025年08期
    ¥9.69
  • 美食

    美食

    2025年10期
    ¥7.29
  • 中国食品

    中国食品

    2025年18期
    ¥18.00
  •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2025年03期
    ¥6.00
  • 当代旅游

    当代旅游

    2025年09期
    ¥36.00
  • 青岛画报

    青岛画报

    2025年09期
    ¥9.00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432.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中国食品

杂志价格:¥18.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中国食品

杂志价格:¥18.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