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家乡的“猫余”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在湖南地区,腐乳又被称为“猫余”。相传唐朝时,益阳市赫山区白鹿寺的和尚做了一些豆腐,因有事外出几日,回来后发现豆腐长霉了。出家人一向节约,他们不舍丢掉,便拌上一点调料试着吃,没想到味道不错,便产生了今天的豆腐乳。因腐乳的“腐”字谐音“虎”,而“虎”字通常又被说成“猫”,加之取“连年有余”的美好寓意,家乡人便给腐乳取了一个“猫余”的雅称。(剩余1725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