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勤俭节约的文明传承与时代使命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清晨5点,老城区的早点铺里,笼屉升腾的白雾中,李大爷总会将吃剩的半根油条仔细包好。这个持续了几十年的习惯,源自童年时祖母的教诲:“剩饭剩菜能养人,糟塌粮食要遭雷打。”这看似寻常的举动,恰是中华民族千年节俭传统的生动注脚。从《尚书》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当代“光盘行动”的全民响应,节约始终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精神基因。(剩余3672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