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意象理论的都市电影取景地在地化分析

——以重庆为例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  要】 取景地的选择是构建电影世界的基础,也是让观众产生故事代入感的前提。观众对电影故事的代入感和认同感被称为“可读性”。电影的这种“可读性”与美国城市规划理论学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理论研究中提及的“可读性”具有共通性。因此,通过对21世纪都市电影取景地在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地标方面的在地化案例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对比和分析,不仅对解读电影世界里的故事具有重要意义,还对现实中的城市意象构建和城市发展设计具有参考价值。(剩余4748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