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

中国食品

2025年03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本刊创刊于1973年,是中国第一本食品类刊物。目标读者为全国酒店、餐饮业及酒店餐饮业院校师生。本杂志最大的特点是新闻性,...     展开

类型

半月刊

类别

旅游美食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30.00 ¥18.00
目录

封面人物

用双手传承中华厨艺瑰宝 以营养赋能烹饪健康发展
当学徒,爱学肯干;做厨师,出类拔萃;经营上,尽心尽责;编教材,遍访名师。他就是中国烹饪大师侯玉瑞。近日,本刊记者对侯玉瑞大师进行了专访,侯大师身上那股潜心求新知、用心做美食、一心为社会的精神令人折服。 一念起 学餐饮 开启美味人生 “说...

行业资讯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 新蛋白食品科技创新基地建成启用
1月11日,新蛋白食品科技创新发展研讨会暨新蛋白食品科技创新基地启用仪式在北京丰台首农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园举办,活动主题是“智造万物 创享未来”,由丰台区人民政府、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农食品集团”)主办,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
餐饮行业人才报告出炉 精准洞察人才供需差异
近日,中国烹饪协会在首届全国餐饮业人才发展大会上发布了《2024中国餐饮行业人才培养与需求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现场进行了全面解读。《报告》不仅是对当前中国餐饮行业人才市场供需态势的深入剖析,更是对未来行业发展...

专家解读

“无堂食外卖”的经营现状及其监管措施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外卖经济越来越成为餐饮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卖餐饮在极大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2024年8月央视新闻曝光的“幽灵外卖”事件,就揭露了“无堂食外卖”领域的隐忧和顽疾。 为何会有“无堂食外卖...
食品添加剂种类及其使用原则
上一期我们为大家介绍了食品添加剂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这一期我们讲讲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其使用原则。 在食品工业中,食品添加剂主要用于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形以及质。不管是我们视觉所捕捉到的食品色泽、嗅觉所感知的诱人香气,还是味觉所体验的独特风...

食安校园

全方位聚力打造“四心”校园餐
近些年来,校园食品安全成为一大热点问题。各地立足民生福祉和群众期盼,大抓校园食品安全工作,下足力气加强制度机制完善和执法监督管理,努力守护在校师生“舌尖上的安全”。笔者认为,要做好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应该聚力打造“四心”(环境舒心、餐食称心、...

节气饮食

立春养阳,辛甘之物顺肝气
“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黔菜,与居于大山深处的淳朴贵州人交汇融合,经过千百来年的交流碰撞,形成以酸、辣、香为特色的饮食风格,享有“千滋百味,野趣天然”之美誉。随着大健康概念的兴起,生态、健康的黔菜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此背景下,深耕黔菜烹饪与...
雨水调养,宜养脾胃理肝气
雨水节气一到,降雨量逐渐增多,草木开始抽出新的嫩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此时空气湿润,正是调养的好时机。明代医学家张初春提出:“上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意思是脾胃虚...

美食烹饪

春节聚餐气氛浓 吉祥家宴添喜庆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免不了与亲朋好友聚餐,大家围坐在一起共享美食,欢声笑语不断,其乐融融。对于常年在外奔波的人们而言,春节期间的家宴是家庭团聚、沟通感情的最好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虽然各个家庭准备的家宴菜肴并没有固定的菜式,但总的原则却...
春节过后需减负 清淡饮食来帮忙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已悄然过去,俗语说:“每逢佳节胖三斤”,你是不是也因为春节期间吃得太多、太好而长胖了呢?纵观往年的新闻,每次春节过后,医院肠胃科的病人就会突然增多,这是因为春节期间吃了太多大鱼大肉,给肠胃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为了减轻身体负担...
家庭烹饪巧用葱姜蒜
家庭烹饪中经常会用到葱、姜和蒜,它们除了具有调味功能外,还能够杀菌消毒、去膻解腥、增香除异,让菜肴更加美味、健康。下面对这三种调味品的具体作用及使用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葱的巧用 葱在家庭烹饪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家庭常备又常用的调味品。葱具...

寻味中国·名店

百年巴公房子华丽转身 书写法式小酒馆新传奇
在湖北武汉这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城市中,巴公房子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它不仅是一座见证了百年商贸历史的重要地标,还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随着时间的推移,巴公房子从喧嚣走向沉静,但它的价值始终未减。近年来,武...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 老字号仿膳饭庄持续焕新
在中国饮食文化的版图上有这样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承载着清朝皇室的饮食精髓,跨越世纪的风霜,依旧闪耀着历史的光芒,这便是被誉为“皇家味道,市井情怀”的仿膳饭庄。自1925年创立以来,仿膳饭庄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精湛的烹饪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
青雅中餐厅:传统与现代的完美交融
中餐并非食物的简单组合,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精神。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中餐文化源远流长,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位于北京通州北投希尔顿酒店的青雅中餐厅不仅仅是一家餐厅,更像是一位穿越时空的“文化使者”,将中国饮食文化的...

西餐烘焙

深谙消费者心理 用创新烘焙产品吸引年轻人
当前,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已经是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Z世代年轻人,所以营销领域有一句名言:“得年轻者得天下”。作为一名与主流消费人群同龄的餐饮从业者,90后的陈健新深知年轻消费者的需求,他从原料、口味、造型、营养等方面入手,以消费者需求为导...

饮食文化

筷子里的华夏智慧与人生况味
筷子作为中国人主要的用餐工具,是独特的文明符号与饮食文化标志。筷子的起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与农耕生产及陶烹熟食相关,多遗址出土物佐证彼时已被使用,相关典籍记载亦表明其使用习惯已传承数千年。 筷子在先秦时被称为“箸”,后有多种写法,明代因忌...
近代名家笔下的“年味”
年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不少近现代作家在他们的著作中为我们描绘了充满烟火气的年景图。 老舍先生的文字满是北京城的生活百态,过年时的北京更是热闹非凡。在《北京的春节》中,从腊八开始年味儿便渐渐弥漫开来。“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
被从古爱到今的红烧五花肉
五花肉肥瘦兼有、红白相间,颇有“你侬我侬”的诗意。五花肉的纵切面如同页岩云母,是肉中佳品,要是连着一层薄嫩的皮,就更为佳妙了。曾有美食家津津乐道地说:“五花肉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肥瘦相间十层以上”,但是这样的五花肉可遇而不可求。用五花肉做出来的...
卷尽人间春之味
转眼间,年已经过去了。在南方,腊尽春回,野蔬们从松软的泥土中探出了嫩嫩的“身姿”,菜园里,韭啊,蒜啊,葱啊,都舒展开被霜雪打蔫了的“身躯”,开始肆意生长。而这些野蔬、家蔬,正是包春卷的优质食材。 据晋代《风土记》载:“元日造五辛盘”,就是选...
春来话荠菜
雨水一过,鲁西南的大平原上许多野菜开始泛青,在暖阳的照耀下、在春风的抚慰下,立马疯长起来。在各种野菜里,最常见的就是荠菜,在我的老家,它有许多称呼,如菱角菜、麦地菜、枕头菜、护生草等。 自古以来,人们就有食荠菜的习惯,《诗经》里就有“谁谓荼...

营养课堂

如何正确地喝咖啡
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很多上班一族都依靠咖啡来提神醒脑,其实,这只是咖啡的最基本作用,它还与肠道里的微生物有着奇妙的缘分。 咖啡能改变肠道微生物生态 众所周知,人体的肠道里“住着”一群微生物,它们的作用很大,有的帮人体消化食物,有的帮忙合成维...
盐肤木果:人类健康的“守护者”
盐肤木是漆树科盐肤木属的一种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它全身是宝,花、果以及从果中提取的油均能以不同的方式在食品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它的花可以酿适合肺肾双虚人士的五倍子蜂蜜,果的作用则更多,下面作具体介绍。 盐肤木果即盐肤木树花开后所结之果,果期为1...
杏仁:高血脂患者的得力“助手”
有心脑血管病的人通常更容易患高脂血症,长此以往会引发机体出现一系列疾病,如冠心病、中风等。在各种防治高脂血症的食疗方法中,总是少不了杏仁的身影,它可以说是对抗高血脂的一把利器。 杏仁作为坚果家族的一员,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杏仁富含的单...
少吃方便面 减少钠摄入
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方便面是一款非常受欢迎的即食食品,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然而,方便面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钠含量较多,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少吃方便面。 方便面中钠含量的计算方法 每款预包装食品的包装袋上都印有营养成分表,罗列了该...
践行低碳饮食 预防慢性疾病
近些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已成中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因素。目前,较为高发的慢性疾病包括肌少症、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据统计,全球肌少症的患病率在6%—12%‌,而亚洲部分地区的患病率可以达到25.7%。根据最新...
遵循居民膳食指南 享受健康、长寿生活(五)
这期我们继续解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第七条准则:会烹会选,会看标签。该准则提出了五条核心推荐: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应做好健康膳食规划;认识食物,选择新鲜、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预包装食品;学习烹饪,传承传...

主动健康

科学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实用指南
《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进一步增加,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老年人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统计,2019年我国因慢...

记忆“食”刻

又闻红薯香
有一次轻轻推开家门,一股浓郁的烤红薯香气瞬间弥漫开来,直扑鼻腔,原来妻子又开始用空气炸锅烤红薯了。 在我的老家,红薯是与小麦轮作的重要农作物。每年五月收割完小麦后,村民便把麦地翻耕一下,一垄一垄地打好红薯窖,撒上农家肥,为种红薯做准备。 插...
放一放,会更甜
小时候,红薯一直是我们家的重要食材。每年秋天,父母都会把现挖的红薯储存在地窖里,供我们整个冬天食用。不过,那些刚从地里挖出来的红薯,无论是蒸、煮、烤还是熬粥,都不是很甜,而且发干发硬。但是等过了冬天再吃时,那些曾经坚硬的红薯会变得异常绵软、...
南瓜麻花里的眷恋
身处城市的繁华喧嚣之中,车水马龙与霓虹闪烁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美食更是数不胜数。然而,我却始终怀念故乡集市上那黄澄澄、胖乎乎,看着喜气洋洋的南瓜麻花。 我小时候家境贫寒,能填饱肚子已属不易,平日里饭菜清淡寡味,零食更是想都不敢想。第一次见到南...
奶奶的手擀面
现在很少有人在家里自己擀面条,大多是到外面购买。外面卖的面条多是机器制作出来的,宽度和薄厚都规整、统一,显得规规整整、板板正正,虽然简单、省事,但却很难吃出手擀面那种韧劲。 奶奶做的手擀面不仅是我童年的美味,更代表着家的味道。那时候,手擀面...
美味的白菜
白菜这一看似普通的蔬菜,实则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据考证,白菜原产于中国,早在古代就已开始栽培,到了宋朝,人们正式将其称为“白菜”并沿用至今,成为家喻户晓的蔬菜。白菜不仅易于种植、产量高,它那清甜可口的味道也深受人们的喜爱。 我小时候家里并不...
舌尖上的乡愁
对于乡愁这一情感载体,我在年少时尚未完全理解其深意,只知道人长大后必将离家远行,却未曾深思距离之远近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直至成年,加入建筑行业成为一名筑梦人之后,第一次独自前往深圳工作,才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乡愁那难以言表却又挥之不去的独特韵...
代表拳拳母爱的香菇酱
20世纪80年代中期时,我正在一所偏僻的山村小学读书,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种香菇,不过不是现在的袋料,而是采用最原始的方式种植。 我老家的山上树木茂盛、草木葳蕤,朴实的山里人都明白靠山吃山的道理,不敢随意破坏植被,于是只捡倒了的花栗树或者板栗树...
最爱醋香
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对醋向来情有独钟,因为它能为菜肴添味、为生活增趣、为健康助力,使寻常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我国有四大名醋,而我独爱家乡的镇江香醋。据考证,镇江香醋之所以好,主要源于两大原因。一是镇江位于长江与大运河交...
难忘的儿时面食
几日前整理房间,突然在一个柜子里发现一大瓶小麦,足足有五六斤。回想一下,原来是去年麦收时到城郊的一片复耕地里拾回来的。妻子很是高兴,立即倒出一部分,加水浸泡后用破壁机打碎,再加入少量面粉,做了一大碗饼子。饼子黑黝黝的,虽然样子不好看,但却十...
难忘那碗热腾腾的茄丝面
单位附近新开了一家面食店,我情不自禁地想去尝尝。当一大碗茄丝面端上桌时,我迫不及待地舀了一勺汤送至嘴边,味觉被熟悉的茄丝香味打开,数不清的记忆涌上心头,让我瞬间回到了那个遥远的童年时代。 小时候,姥姥在午饭时经常做一碗热腾腾的茄丝面。她先把...
儿时的地瓜干煎饼
记得我小时候,有时还没起床就朝母亲大喊:“娘,给我拿个煎饼,我饿了。”母亲听到后便递给我一个地瓜干煎饼,我接过后躺在被窝里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如今我已慢慢步入老年,可煎饼那种香甜的滋味,至今还能常常想起。 我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那时地...
泔水里的馒头
这件关于馒头的事发生在许多年前,那时的我刚入军营。 在军营,吃饭也似战斗,像龙卷风一样快。这天中午刚过12点,副营长结束“战斗”要离开,走到饭堂门口时无意看了下泔水桶,脸上霎时变了颜色。副营长转身折了回来,对着教导员和营长小声说了一番。教导...
最爱那口酸甜味儿
我爱吃面条,这大概与父亲有关吧。父亲常说:“面条软烂、好消化,有汤有水地来这么一碗,一整天都舒坦。” 在我上初中时,每天早晨都会闻到西红柿炝锅面的香味,一年四季,雷打不动。父亲做的炝锅面堪称一绝,浓稠的西红柿汁浸润着柔滑的龙须面,面上点缀着...
佳节遥忆面灯香
元宵佳节,街头灯火辉煌,而我却想起了姥姥那盏温暖的面灯。 记得儿时,元宵节一早,姥姥便将豆面与白面倒入大红盆里,徐徐加入盐水。案板旁边放着早已洗净的红高粱,还有做面灯专用的剪刀、梳子。姥姥双手灵巧,揉搓间面团变得愈发光滑、细腻,然后再拽成一...
豆腐之味
我们家里人都很喜欢吃豆腐,从小吃到大的几道家常菜,诸如豆腐酿肉、剁椒豆腐、虾仁豆腐汤、小葱拌豆腐、豆干炒辣椒、豆腐乳,好像怎么也吃不腻。豆腐酿肉是将豆腐切成小立方块、猪肉剁成肉糜,再在每块豆腐中央挖小洞塞入肉馅,平底锅加油先煎后焖制成。剁椒...
阜宁大糕:甜香中的乡愁
在苏北的阜宁县有一种名曰“阜宁大糕”的传统糕点,其厚重的口感、淡雅的香气,以及承载的那份深厚情感,都让我难以忘怀。每当想起阜宁大糕,熟悉的味道便如潮水般涌来,瞬间将我带回那个充满温馨与回忆的小镇。 阜宁大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相...
最美人间糯米香
糯米性温,具有滋补之功,可做面食、糕点,亦可酿酒。北方因冷寒期长,光照也长,糯米颗粒更加饱满,蒸煮后也更清香、软糯,让人入口难忘。于我而言,糯米除了其味道令人惦记,更是年轮里充满仪式感的美好回忆。 在物资相对匮乏的时期,米和水饺一样,只在年...
饭是煲仔香,情是故乡浓
我是外婆带大的,当时物资匮乏,餐桌上的菜肴往往都是就地取材,旨在饱腹。为了给年幼的我增加些营养,外公时不时出去捕鱼、捉田鸡、捞田螺、捉黄鳝,让外婆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其中,黄鳝饭的滋味是我儿时味觉记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至味饺子香
梁实秋曾说过,“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虽然如今的美食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但我却始终觉得饺子有种淳朴的亲切感。 至今我还依稀记得,童年时回老家探亲吃饺子的场景。待那饱满、剔透的饺子端上桌,众人便夹起饺子,边吹着降温,边蘸着蒜泥,然后小心翼翼地...
最爱农家椿芽鲜
在乡村的植物图谱里,香椿有着独特的地位,只需轻轻触碰,那股奇香便在指尖萦绕数日不散,放入口中,更是在唇齿间开启一场鲜美的盛宴,故而备受乡人珍爱。我于房前屋后觅得一方土地,植下了几棵香椿苗,此后的日子便满心期待着它的成长。待椿芽初露,那份紧张...
外公的绿茶
我的老家有片茶园,儿时每逢假期,我总会背上外公为我专门编织的小背篓,慢慢地跟在他的身后去采茶。对我而言,这是一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奇妙之旅,我坐在那里,听山中知了的鸣叫,听微风轻拂过茶叶时的沙沙作响声。有时外公会在山中摘些野果给我,并轻轻说...

养生食疗

化瘀止血说蒲黄
蒲黄是香蒲科水生草本植物狭叶香蒲或香蒲属其他植物的花粉,生用或炒用皆可,具有一定的养生保健功效,已入选国家卫健委“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 中医认为,蒲黄性味甘、平,归肝、心包经,有收涩止血、行血去瘀、利尿通淋之功,适用于各种出血病证,...
抗衰养颜松花粉
松花,又名松黄、松粉、松花粉,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油松、赤松、黑松等的花粉。松花开时,不能称之为“朵”,只能说“颗”,因为松花没有花瓣,数十粒花蕊聚成一颗蛋形的球,且以黄色、细腻、无杂质、流动性较强者为佳。 中医认为,松花粉性味甘、温,入脾、...

美食地理

贵州酸菜
《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释:“菹菜者,酸菜也”,这是历史上关于酸菜的最早记载。酸菜是勤劳的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不断的生活经验和摸索制作而成,风格极多,全国各地均有自己的特...
贵州酱香糟辣椒
充满神秘色彩与独特魅力的贵州有着无数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其中糟辣椒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 贵州的土地并不肥沃,但阳光充足,非常适合种植辣椒,产出的辣椒品质优良。例如,子弹头辣椒、小米辣辣椒、皱椒等本地优质辣椒品种,辣...
长沙红菜薹
长沙的冬天早已被霜雪所裹挟,在寒风萧瑟里却还有一株青菜在茁壮成长,那就是红菜薹。红菜薹有很多别名,如芸菜薹、紫菜薹、红油菜苔、油菜苔、红菜、紫菘等,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二年生草本植物,从11月上旬采摘,一直持续到翌年3月。 清代嘉庆《长沙县志》...
苏州猪油年糕
苏州糕团名闻天下。在苏州,人们吃苏式糕团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也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的12个月当中,苏州人每个月都能吃上不同的苏式糕团,难怪乎苏州话也同苏式糕团般甜糯。 岁暮天寒至开春回暖时节,苏州人对软糯热乎、香甜油润的猪油年糕情...
花溪牛肉粉
“游贵州青山绿水,看多彩民族风情,吃贵阳花溪牛肉粉”,这是多年前的一句流行语。现如今,花溪牛肉粉已成为贵州一张飘香万家的城市名片,一碗饱含烟火气的花溪牛肉粉,让不少人爱上花溪、寻味花溪。 有着深厚历史背景的花溪米粉,自古以来就享有盛誉。从清...
酥炸欢喜香万家
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美誉的桂林,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桂林的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峰林立、幽谷深邃,兼具奇、峻、险、秀等特点,水也清澈透明,波光粼粼,随手一拍便是一幅绝美的山水画。 桂林人在这片如诗如画的山水间生活,山水的灵动气息早...
舌尖上的藠头滋味
藠头,在客家话中又叫“翘头”“荞头”,这一称呼虽朴素,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藠头与薤白,傻傻分不清 长久以来,很多人都无法分辨出藠头与薤白,其实,从植物学的角度来看,它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植物。 藠头属于石蒜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
湛江泥丁粥
湛江有着广东省内最漫长的海岸线,海产十分丰富。都说海鲜是最好的调味剂,泥丁更是有着“天然味精”的美誉,将其同海蟹、生蚝等一起煮粥,鲜甜无比。 在湛江,街道两侧有很多挂着“泥丁粥”招牌的小吃店。有一次,外省文友来到湛江,我的当地朋友便邀请我们...
潮汕人的益母草情结
益母草,按字面意思可解释为“有益于母亲的草”,古时被称为“蓷”,也叫“茺蔚”。晋代学者郭璞作了注解:“今茺蔚也。叶似荏,方茎,白华,华在节间,又名益母。”也有地方称其为“益母蒿”或“坤草”,它的种子还是一味中药“荒蔚子”。 潮汕人特别爱吃益...
到泰和喝早酒去
“走,喝早酒去!”但凡去过泰和的人,一定会被朋友热情地邀请去喝早酒。早酒?对,你没听错,就是早酒! 很多人只听过品早茶、吃早点,怎么在泰和还喝早酒呢?其实,泰和人爱喝早酒并不是因为嗜酒,而是源于热情好客,源于酒有特色,源于菜品美味。 由来已...
烧麦:内蒙古引以为傲的美味
烧麦是中国的一种传统面食,有稍麦、捎卖、肖米、烧梅、开口馒头、鬼蓬头等别称。虽同为带馅食品,但烧卖和包子、饺子不同,它是开口的。 关于烧麦的起源,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元世祖忽必烈宴请大臣时,厨师误将包子做成开口形状,忽必烈品尝后觉得味道...
色香味美的渭南豆腐泡馍
渭南,古称下邽、莲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渭南这片土地上,“字圣”仓颉创造了文字,“酒圣”杜康酿出了美酒,“史圣”司马迁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故称“三圣故里”。 渭南不但名人辈出,地方美食更是味道独特、品种丰富,仅早...
无为板鸭,斩出来的美味
如果外地人问安徽无为有啥好吃的,十个人中有九个人会首推“无为板鸭”。 “家里来客人了,斩点板鸭。”“今儿个不想做菜,斩点板鸭。”“今儿个手气不错,斩副膀爪,来个鸭头,搞二两小酒,犒劳犒劳自己。”在无为,当地人经常吃板鸭,讲究些的人吃板鸭时还...
烟台海肠捞饭:味蕾上的海洋之歌
烟台,那浩瀚大海似一座无穷宝库,蕴藏着数不清的珍馐与惊喜。而海肠捞饭,宛如从中跃起的闪耀明珠,以独特的鲜香诱惑着食客。当舌尖触碰到它的那一刻,一场海洋与味蕾交织的奇妙之旅就此开启。 人们味蕾上的一首海洋之歌 海肠是一种生活在浅海泥沙中的奇妙...
军屯锅盔
我小时候生活在成都金堂一个叫清江的乡下,每天上学时必然要经过学校旁边的锅盔摊。打锅盔的是一个壮实的中年师傅,他身上总是穿着一件满是面粉的围裙,经常一边揉面一边吆喝。有时候围观的人多了,他就会拿起擀面杖使劲敲打面团,一边打一边夸张地高喊:“饼...

茶咖时光

静心品茶味
古人喝茶不喜欢人多,认为一个人喝可以得到茶的神味,两个人喝得到茶的趣味,三个人喝只能得到茶的味道,而七八个人喝就只是解渴了。正如《茶录》所说:“饮茶以客少为贵,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独啜曰幽,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喝大碗茶...
茶杯里的人生哲学
一个静谧的午后,温暖的阳光悄然透过窗棂,斑驳地洒在古朴的红木茶几上。一只精致的陶瓷茶杯安然地摆放在那里,仿佛在静候一场庄重仪式的启幕。我小心翼翼地将茶叶放入杯中,它们悠悠旋转,伴随着热水的倾注,一缕淡淡的清香缓缓弥漫开来。此刻,时间仿若静止...
相关杂志
  •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25年02期
    ¥20.00
  • 茶道

    茶道

    2025年02期
    ¥18.00
  • 旅游纵览

    旅游纵览

    2025年01期
    ¥14.49
  • 旅游世界

    旅游世界

    2024年12期
    ¥18.00
  • 食品与健康

    食品与健康

    2025年04期
    ¥4.89
  • 食品与生活

    食品与生活

    2025年04期
    ¥6.00
  • 当代旅游

    当代旅游

    2025年04期
    ¥36.00
  • 城市地理

    城市地理

    2025年03期
    ¥9.69
  • 中国食品

    中国食品

    2025年08期
    ¥18.00
  • 青岛画报

    青岛画报

    2025年03期
    ¥9.00
  • 美食

    美食

    2025年04期
    ¥7.29
  • 越玩越野

    越玩越野

    2025年02期
    ¥16.89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432.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中国食品

杂志价格:¥18.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中国食品

杂志价格:¥18.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