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途径
【摘要】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受多种因素影响,而数学情感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项,它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探索性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教师不能只关注知识的教授,更应该注重营造活跃、互动的课堂氛围,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主动性.良好的数学情感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着很大的影响,是保障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鉴于此,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情感进行了探究,从培养意义和培养方法两个方面做出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情感;培养
引 言
一方面,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觉得比较困难,会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这间接降低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生受自身身心特点的影响,其自制力和学习能力比较薄弱,这导致他们的课堂学习成效较低.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和对教学方法的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成效.
一、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意义
首先,数学情感是学生提高数学学习兴趣的源泉.人对某种事物产生的感受和形成的态度就是情感,它影响人的心理活动,是人从内心形成主动意识去完成某一件事情的主要影响因素.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如果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产生积极情感,从而主动学习.如果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就会抗拒数学学习,进而产生抵触或畏惧心理.因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他们主动学习的关键动力,而培养学生数学情感是提升其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其次,数学情感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根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会随着数学情感的提升而加强.当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情感时,其会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并逐渐形成积极进取、不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反之,不良的数学情感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抗拒数学学习,并逐渐产生厌恶或排斥的心理.由此可见,强化学生数学情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方法
(一)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奠定数学情感的基础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且枯燥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一过程很难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更别说培养数学情感.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授课方式是在讲台上将自己所需要讲授的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这会使学生形成刻板思想以及厌烦的心理.而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摆脱这种不良心理.兴趣既是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基础,又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抽象知识以及培养其逻辑思维的重要手段.而怎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教师可以从数学游戏入手.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他们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天性爱玩、活泼好动,并且无法长时间地将注意力放在课堂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所要学习的知识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这样,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比如,在讲授“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上带领学生进行一个有趣的小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上准备一张白纸,并将这张白纸进行任意折叠,折出一个三角形的形状,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进行测量并相加,看看一共是多少度,之后将白纸进行剪裁,剪成三角形的形状并进行测量.经历上述过程后,学生就会意识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无论怎样改变都等于180°.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以及测量,提高了动手能力,并加深了对本节课知识的兴趣.只有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才能使学生不断地学习数学知识,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情感,从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以及个人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促进平等师生关系的形成,打造活跃温暖的课堂氛围
只有当师生之间处于平等交流的情况下,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平等关系的建立.教师可通过温暖的关怀、相互的尊重与理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朋友,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内心萌发出主动学习的意识.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可知,他们往往会将教师作为权威的代表或将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教师如果可以获得学生的喜爱,那么会大大提高学生对该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反之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对该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因此,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相互尊重的交流以及温暖活跃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情感和提高数学教学成效的重要基础.要实现以上目标,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剩余298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