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文学习思维惰性化表现、归因及策略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语文作为一门较为开放的科目,其人文性较强,更多的时候考查的是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无论是课堂上的互动,还是考试,往往同一个问题可以有许多答案,而且这些答案都是对的。就语文学习而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意志往往要比天赋更加重要。只要学生认真地研读文本,敢于表达自我的感受,那么他的语文学习就不会太差。然而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错误地以讲代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作业批改中片面地强调答案的标准化、模板化、套路化,抹杀了学生独立的思维成果,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驯化”成了思维上的懒惰者。(剩余4314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