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雎不辱使命》看中国人“士”的精神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士”在中国由来已久。《说文解字》释为:“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商、周文献中的“士”,是指在政府中担任各种“职事”的人。知识人在古代被称为“士”,而“士”的出现和“道”的观念是分不开的,所以孔子说:“士志于道。”《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唐雎正是古代“士”的代表,他临危受命,在保护国土完整的同时,更是直面秦王的盛气凌人,不卑不亢,毫无惧色。(剩余1772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