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生物”:新课标视域下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在地化”实践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生物学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这些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掌握、应用和内化生物学知识的集中体现,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在“在地化”实践中,教师可以将乡土资源融入初中生物教学中,助力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地探寻生物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与本质特征[1]

、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在地化”实践的理论支撑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为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在地化”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剩余5092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