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
——以“植树问题”为例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目标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对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以问题教学的视角来组织教学活动,就能培育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达成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文章首先对小学数学教学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意义进行了阐述,然后,结合“植树问题”的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这些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以此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植树问题”
引 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问题解决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经验和技能,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如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准确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构思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最终达成解决问题的目的或实现既定目标的能力.然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陷入了过度依赖教师的困境,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无疑严重阻碍了其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进程.鉴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洞察学生的学习状况,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设计多样化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活动.这些活动应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索问题的多种解决路径,从而逐步摆脱学习困境,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意义
(一)强化数学应用,提升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一个显著作用是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问题解决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迁移性,它促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当学生面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答,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还增强了他们的数学学习信心和兴趣.
(二)激发创新思维,培养探索精神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但又不能完全依赖于固定的解题模式.这就要求他们敢于挑战、勇于创新,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解法,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探索、寻求多种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应变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实践探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对于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呢?以下,以“植树问题”的教学为例,对具体的策略进行阐述.
(一)丰富概念认知,引导问题解析
概念认知对于数学问题解决非常关键,既是对知识体系认识的基础,又是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把握与理解,对于后续学习的效率与质量都具有直接影响.为此,有必要深入探究概念认知在数学问题解析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剖析影响学生形成和深化概念的认知机制,包括感知、记忆和语言理解等.同时,也需要注意怎样在实践当中有效地促进概念认知的形成与强化,以及这一过程怎样帮助学生构建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框架,并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教学片段1:“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多媒体出谜面)猜猜看谜底是什么?
猜谜语
一棵小树五个叉,
不长叶子不开花。(剩余466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