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运动的教学指导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1引言

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是高中物理的重难点问题,融合了电、磁、运动等相关知识,在教学中有必要梳理知识考点,整合运动模型以及对应的解析方法.教学实践中建议采用模块讲解的方式,分场景进行解析指导.

2 知识梳理,考点突破

组合场,即电场与磁场各自位于一定的区域内且不重叠的场景,教学中需要指导学生分析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运动的过程.可参考如下知识框图(图1),按照场景、运动类型及规律、求解方法来构建知识体系.

3场景探究,模型解读

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常见的运动场景有:先电场后磁场、先磁场后电场,对应的运动类型和规律也存在差异.教学中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模型,根据模型寻找破解思路.

3.1 先电场后磁场模型

例1如图2(a)所示,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运动.

粒子属性:质量为 λm 、电荷量为 +q ,重力不计.

组合场情形:第一象限内存在垂直于纸面向里

的匀强磁场;第四象限内存在沿 轴正方向的匀强

电场,场强大小为 :

图2

运动设定: t=0 时刻,粒子从点 P(0,-l) 以速度 v0 ,平行 x 轴正方向射入电场,第1次通过 x 轴时从 Q 点进入磁场.

(1)求粒子经过 Q 点的速度 v 和 Q 到 O 点的距离 s ;

(2)欲使粒子不从 轴射出磁场,求磁感应强度的最小值 Bm ·

解析本题目为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问题,且为先电场后磁场,需结合受力分析判断其运动类型及规律.

(1)粒子进入电场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qE= ma,则粒子从 P 到 Q 做类平抛运动.

根据运动学知识可得 vy=at l= ,可解得 s=2l 设 Q 点的速度v 与 x 轴正向夹角为 α ,则有 =1,解得α=45∘

(2)粒子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且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则有quBm=mR

要使粒子不从 轴射出磁场,其临界状态如图2(b)所示,根据几何关系可知 R+Rsinα=s ,从而可解得

3.2先磁场后电场模型

例2如图3(a)所示,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运动.

粒子属性:质量为 ψm 、电荷量为 +q ,重力不计.

组合场情形:磁场 + 电场.

磁场:直角坐标系 xOy 的第一象限有匀强磁场,区域形状为等腰三角形 OAC ,底角 ∠COA= ∠CAO=53∘ ,底边 AO=14L ,磁场方向为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

电场:以 OC 为边界的左侧区域有匀强电场,方向为平行于 轴向下.

运动设定:有一粒子从点 D (点 D 为 OA 的中点)以一定的初速度射入磁场,方向为沿 轴正方向且与磁场垂直.射出磁场进入匀强电场时,恰好在OC边上的某点,且方向平行于x轴。(剩余541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