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问题探究中明理
——《题西林壁》教学实践与思考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题西林壁》既是一首写景诗,也是一首哲理诗。它通过诗人游览庐山的经历揭示“看待问题需全面客观,主观片面则难获真谛”的道理。学生学习这首诗,赏诗中之画容易,明诗中之理难。为此,笔者设计问题链,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表层感知:山岭、群峰、危岩等是庐山真面目吗?在解读诗意环节,笔者先出示庐山风景图片,如连绵的山岭、如黛的群峰、似剑的危岩等,再提出问题:“山岭、群峰、危岩等是庐山真面目吗?"在多名学生表明观点后,一名学生借助《盲人摸象》的故事,说明山岭、群峰、危岩等不是庐山的真面目,因为“在《盲人摸象》的故事中,一名盲人摸到大象的腿,认为大象像一根大柱子;一名盲人抓到大象的尾巴,认为大象像一根绳子,又长又细;等等。(剩余108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