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生”但不“苟且”

——从《鸿门宴》看司马迁的生命观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 要 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之一为“文化传承与理解”,生命观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司马迁作为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其对生命的理解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也反映在《史记》创作中,《鸿门宴》一文中就有突出体现。探究司马迁的生命观,剖析《鸿门宴》中的众生相以及两位主角的不同境遇,帮助高中学生理解“偷生”但不“苟且”在特殊情况下的重要意义,形成正确的生命认知,涵养并树立正确的“三观”。(剩余4202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