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实验奥妙,体会数学乐趣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实验的应用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要】数学实验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项重要手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学实验与教学活动二者的有机融合予以足够重视,并以清晰认知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数学实验的重要性为基础,探索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策略,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及问题分析能力,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数学实验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农村小学数学实验的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研究”(CJK-Q2020012)阶段性研究成果.

小学阶段为学生打下知识基础的关键阶段.而数学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在学生学习生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重视科学有效教育手段的引入.分析此阶段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可知,小学生对于形象、直观的事物易于理解,而数学实验本身具备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数学实践融入课堂实践中,以此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帮助学生感悟数学学科学习的魅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推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的重要价值

分析发现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高速发展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可借助数学实验的引入推动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这也有助于学生数学体系的建立.小学生多具有强烈的探究心理、好奇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此特点,设计数学实验,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深层次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验过程中,教师还应重视恰当教学方式的选择,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组织对应的教学内容,以此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深层次理解.该过程有利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能够推动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提高学生数学学科成绩.此外,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自身教学身份的恰当选择,应由数学知识传授者向数学知识引导者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应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索深层次的数学知识,健全学生知识体系.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应将学生数学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而应对学生展开全方位的观察、了解,将实践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逻辑思维等作为教学重点,以此推动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重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实验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良好情境

分析小学生特点发现,此阶段学生多存在活泼好动的天性,所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针对此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将数学实验、情境创设二者有机融合起来,以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数学实验活动中,并在情境引导下展开数学实验操作活动,以此推动数学实验质量、教学效率的提升,促使学生在数学实验中体会数学知识,进而推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思考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圆这部分内容时,可先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乌龟、小兔子赛车的动画,动画中小兔子骑着一辆高大的正方形车轮的自行车,乌龟骑着一辆矮小圆形车轮的自行车,最终乌龟获得比赛胜利.动画播放结束后,学生会产生疑问,乌龟骑的自行车没有小兔子骑的自行车高大,但为什么最终乌龟获得胜利了呢?这与自行车车轮的形状有关系吗?随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展开数学实验,利用卡纸、胶水、剪刀、画笔等工具自己动手完成圆形轮子、方形轮子的制作.在完成不同形状轮子的制作后,让两个轮子处于运动状态,此时,方形的轮子在转动时很困难,该实验为全面了解圆的特点及基本性质做了铺垫.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实现了自身已掌握知识点与生活经验二者的有机融合,并产生了疑问,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及培养.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趣味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将其带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不仅可以增强数学实验的有效性,还能够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二)联系实际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可将实际生活与数学实验二者有机融合,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二者间搭建关联,鼓励学生尝试利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认知,以推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例如,学习“千克与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准备部分水果、蔬菜,如香蕉、苹果、白菜、土豆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详细讲解千克与克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通过小型电子秤测量水果及蔬菜的重量,并以千克、克作为单位标注重量.学生在动手称量蔬菜及水果的过程中,可以理解千克、克的具体含义,且对二者的区别形成清晰认知.该实践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此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拓展数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举一反三的思维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数学知识,复习、巩固数学知识。(剩余3059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