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物理主题探究式实验教学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开展主题探究式实验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评价反思的能力.为了做好主题探究式实验教学,教师引导要有侧重,学生操作要规范,教师拓展要延伸,课堂评价要有标准.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主题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4)11-0095-03
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探究能力是当下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1].以笔者长期的一线教学经验来看,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开展初中物理主题探究式实验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从以下四点出发.
1 教师引导有侧重
物理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想让学生掌握主题探究式实验教学,教师可以从如下的思维程序出发: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价—交流总结[2].主题探究式实验作为一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并发现知识的活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有侧重点.
以人教版九年级《串联和并联》这一节的探究式实验为例,教师的教学重点可以放在“猜想与假设”这一环节上.学生在这一章节的初始阶段已经学习过简单的电路结构,会画简单的电路图.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教师在课堂初始阶段可以展示出实验设备甲、乙两个箱子,均有两个灯泡、一个开关和电源.闭合和断开开关,再取下其中一个灯泡,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观察灯泡的工作情况后可以快速回答:闭合开关,两灯都亮;断开开关,两灯都灭;取下其中一个灯泡,甲中的另一个灯泡不发光;乙中的另一个灯泡仍发光.教师可以顺势提出问题:同样的两个灯泡,一个开关,为什么取下其中的一个灯泡会出现不同现象?学生回答:是因为灯泡的连接方式不同.教师由此可以引入串联和并联的探究式实验并引导学生思考猜想:如图1用一个电源、两个灯泡、一个开关和一些导线组成电路,要想让两个小灯泡都发光,可以有几种接法?
学生按座位分为不同小组,完成这一探究活动时,自然会有不同的猜想。(剩余241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