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经典习题解析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关键词】经典习题;高中数学;解题技巧

在当前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解题过程中,需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思维,结合社会热点设计多种形式的题目.针对当前高中数学解题现状,教师应依据新高考的具体要求,对各种类型的题目进行梳理与总结,得出题目正确答案.

例1设M=a2-5a+6,N=2a(a-2)+9,则有()

(A)M>N.(B)M≥N.

(C)M<N.(D)M≤N.

解析结合题目中的条件,作差得到M-N=-a2-a-3=-a+122-114<0,所以M<N.

小结本题主要考查代数式的化简与大小比较,可利用作差法判断两个代数式的大小关系.解题时,需先计算两个代数式的差值,再分析差值的符号,进而判断两个代数式的大小\[1\].本题考查了二次式的展开与合并同类项等基础知识.在解答过程中,利用作差法计算出M-N=-a2-a-3,分析该二次式在整个实数范围内均小于0,从而得出M<N的结论.因此,正确答案是(C).

例2设有一颗彗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旋转,椭圆轨道的焦点处为地球,当彗星与地球相距m万千米和43m万千米时,地球和彗星的直线与椭圆的长轴夹角分别是π2和π3,求彗星和地球之间的最近距离.

解析本题结合具体实例,将实物图象与椭圆的概念相结合,对数学基本概念进行探讨.在解题过程中,需充分运用相关数学知识,增强实际解题与运用能力.在充分审题的基础上,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在解题中培养数学思维品质.

解如图1所示,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设地球位于焦点F(-c,0)处,椭圆方程为x2a2+y2b2=1.

直线与椭圆的长轴夹角为π3情况下,结合椭圆的几何意义,彗星A满足∠xFA=π3(或∠xFA′=π3).

作AB⊥x轴于点B,

则FB=12FA=23m.

结合椭圆的第二定义,

有m=caa2c-c①,43m=caa2c-c+23m②,

两式相减可得13m=ca·23m,

所以a=2c,

代入①式得m=12(4c-c)=32c,

所以c=23m,

所以a-c=c=23m.

因此,彗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为23m万千米.

小结结合天体运行规律,彗星绕恒星运行的轨道可近似为椭圆,恒星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椭圆的两个焦点对应的彗星位置中,一个是近地点,另一个则是远地点,两点到恒星的距离分别为a-c、a+c.解题时,将这些条件代入相关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出最终的答案.

例3如图2所示,在平面xOy内,已知定点P(-3,0),动点Q,R分别位于x,y轴上,满足PR·RQ=0.如果点M满足条件:QM=2MR.

(1)求点M的轨迹C的方程;

(2)如果直线l:y=kx(k>0)与点M的轨迹C所围成区域的面积为9,求k的值.

解(1)结合题目条件,设M(x,y),Q(x1,0),R(0,y1),

则QM=(x-x1,y),MR=(-x,y1-y).

结合QM=2MR,

有x-x1=-2x,y=2(y1-y).

所以x1=3x,y1=32y.

因为P(-3,0),

得出PR=3,32y,RQ=3x,-32y.

因为PR·QR=0.

所以9x-94y2=0,

所以y2=4x.

(2)解方程组y=kx,y2=4x,

有x1=0,y1=0或x2=4k2,y2=4k,

因此直线l和轨迹C的交点坐标是(0,0),4k2,4k,

得出∫4k20(2x-kx)dx=9,

若F(x)=43x32-k2x2.

因此F(x)′=2x-kx,

得出F4k2-F(0)=9.

有434k232-k24k22=9,

323k3-8k3=9,

k=23.

结语

在当前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解题教学需坚持创新思维,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促进学生理解的角度设计解题环节.教师在引导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题目要求,这一过程需满足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要求.学生在具体解题过程中,需通过深入思考,将所学的课程理论知识与题目相结合,在实践中促进学生把握课程知识内容。(剩余493字)

目录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