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人机社交”,让“离线”孩子重新“上线’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当前,一种名为“校园人机”的社交模式在青少年群体中悄然兴起一一他们沉默寡言,面对他人既不主动靠近也不抗拒接触,与周围人仅维持着点头之交,成为校园中“隐形的存在”。为何青少年会出现这种低互动、低情感投入的社交状态?这一背后的心理机制与教育成因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本刊特邀院长、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孙晓军,从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角度进行剖析,并探讨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帮助青少年重建社交信心。(剩余3084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