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视域下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优化路径研究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旨在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提高育人水平,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然而,现有的实践暴露出协同动力缺失、主体关系松散、协同机制缺少法律、物质保障等问题。文章深入剖析归纳了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中突出的动力问题、运行问题、保障问题,基于主体间性理论视角,构建“主体(家庭、高校、社会)―客体(学生)”思维模式,并从主体间性认识论、存在论、实践论三方面提出可行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优化路径。(剩余6097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