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情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语言的理想特征与实践样态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尽管全力讲解知识要点与相关案例,但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难以形成有效的师生语言互动。即便教师设置了提问环节,也往往局限于简短的问答形式,既无法实现深度的思维碰撞,也难以激发学生真实观点的表达。这种教学模式实质上仍停留在传统的德育说教层面,带有明显的形式主义特征而缺乏深入的师生语言互动,容易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剩余4343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