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比较无深度:整本书研读教学之基本法则

——《朝花夕拾》人物比读教学与反思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设计理念】

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与思维的基础。”比较,活跃在人们认知和改造世界的各种情境中。心理学认为阅读的本质在于意义建构,是“从阅读对象中获取意义的过程”[1]。意义,往往就在对不同阅读对象的比较中产生。青少年诸如“哈利·波特的魔法棒厉害还是孙悟空的金箍棒厉害”这类天马行空的比较,教师若因势利导追问“什么叫厉害”,就给看似无厘头的“比较”瞬间附着了巨大“意义”。(剩余4871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