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5年02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国家级期刊,发行量达到4万余册。本刊以“面向教育现...     展开

类型

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8.00 ¥10.89
目录

卷首语

辨析“人工智能教育”的双重含义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记者会上强调“把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全环节”。同期,全国人大代表雷军也提出“加强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满足科技变革需求”的建议。二者发言中都出现了“人工智能”这一关键词,但细细辨析,二...

科学专题

构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教材体系:挑战、现状与研发策略
摘要: 人工智能的应用将对科学教育场景产生深远影响,势必对科学教材的建设带来挑战。只有在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呈现形式、过程性评价等方面作出必要改变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目前,适用于科学教育的数字教学平台多已接入人工智能。然而,科学教师的数智技能...
数字化视域下基于PISA 2025框架的科学教育发展策略
摘要: 数智时代,科学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PISA 2025科学素养评估框架》在科学情境、科学能力、科学知识和科学身份4个维度的基础上,引入了“数字世界中的学习”这一创新领域,为科学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者分析科学素养与数字世界学...
数字教材创新:韩国科学教材的编制特点及启示
摘要: 从功能、内容、设计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韩国统一数字教材平台上科学数字教材的编制特色,发现韩国科学数字教材在页面设计上追求交互性,在资源构建上强调系统性和教育性,在平台功能上突出个性化。借鉴韩国经验,提出中国数字教材研发的参考路径:首先...
小学科学长周期活动精准建模教学实践
摘要: 在小学科学教育领域,长周期探究活动因其复杂性和持续性而构成教学挑战。教师以“蚕的一生”为例,采用精准建模教学方法,基于儿童立场,运用数字技术,借助图像建模、实物建模和思维建模,有效解决了教学难题。该方法的创新之处在于逆向设计和数智支...
指向探究能力培养的小学科学跨学科数字化教学
摘要:数字技术在提升小学生科学探究素养和实现跨学科融合方面展现出显著潜力。教师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融合科学、数学、语文等学科内容,可以丰富小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以“水的循环与环境影响”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虚拟实验室软件、数据分析工具和协作平...

理论探讨

跨学科主题学习:撬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
摘要: 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当前教育改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旨在打破学科界限、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拓宽知识视野,提升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还能为国家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人才。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从价值导向、实质内容、定位等多个维度...

数字课堂

指向原理探究的信息科技实验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指出,实验教学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1]。《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信息科技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重...
具身理论视域下的高中合唱数字化教学实践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应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推动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变革。当前高中合唱教学中,课堂大多处于机械、僵化的状态,大多数教师轻视“身体”的教学,重视讲授音乐...
PhET软件在化学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化学、物理和生物学教学中,物质结构单元相关概念较为抽象而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死记硬背,难以灵活运用物质性质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PhET互动仿真模拟软件的应用为教师开展物质结构与性质相关内容的跨学科单元设计与实践提供了便利。笔者以“...
数字资源平台在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为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 (以下简称“课标”),教育部教材局组织编写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指南》( 以下简称“教学指南”)及配套课件,并于2024年8月底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
问题分解:“在线学习与生活”模块计算思维培养路径的实践探究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在每个学段都进行了科学而精确的特征描述。计算思维作为其中一个维度,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的抽象、分解、建模、算法设计等思...
技术助力音乐跨学科学习空间再造内涵与路径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课堂教学新形态,承担着打破学科壁...
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进整本书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应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宜集中使用每学期整本书阅读课时,兼顾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但推进效果却不尽如...
基于教学平台的地理智慧教学实践
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到的内容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着重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逐渐从“教师怎么教”转向“学生如何学”,从对教师“教”的评价转向对学生“学”的评价,提高教学效率及有效性。《...
信息化手段支持下的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要突出课程综合的理念,强调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
数字化支架助力小学生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策略
在现代教育实践中,支架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支持工具,其价值在于引导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教师作为支架的搭建者,需以学生需求为导向,适时适度提供支持,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自主构建知识意义。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教师开展小学数学任务群教学的重要方式,旨...

创新课程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编程与数学融合实践研究
在技术引领的时代浪潮中,教育领域正在经历一场由信息技术引领的变革。特别是在编程与数学教学领域,二者的融合正在悄然发生。编程不再仅仅是计算机科学家或工程师独有的专业技能,而且成为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和计算思维的重要工具。同样,数学以...
核心素养视角下信息科技跨学科学习的设计及实施策略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要“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并且提出“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1]。在16门学科课程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

教研视点

数字画像:智能技术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发展素质教育、转变育人方式的重要手段,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具有优势,受到广大中小学校的普遍关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名师引领

技术驱动:小学数学表现性评价的突破与创新
黄 芳: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期苏教名家培养对象,全国优秀教师。她以“辩证性实施小学数学教材的实践研究”“人本视域下培养小学生数学元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新人文主义观下的小学融合课程开发...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30.68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杂志价格:¥10.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杂志价格:¥10.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