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共筑大学生心理健康坚实壁垒

——以一则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案例分析为例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学生心理健康受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提高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配合度,积极倡导多方加入,多形式、多途径参与到教育现代化建设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提出“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2023年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中指出,学校要发挥协同育人的主导作用,要全面掌握学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家长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积极配合学校教育相关工作。(剩余4968字)

目录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