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五问式”教学模式分析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看,“五问式”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可发挥关键性作用,既能够促进教学过程的进一步简化,也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及热情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问题化设计,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意义构建,提升思维品质,并获得个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五问式;启发教学;模式分析

新课标明确要求初中数学教学应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立足数学学科特点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进行综合培养,而“五问式”则基于“引问”“互问”“审问”“追问”“品问”五个环节充分满足新课标要求,是与学生年龄特征相吻合、知识水平相契合,并能够有效激趣、充分探究、激活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每个环节分别对应数学教学的不同理论意蕴,体现出不同的教育理念、数学理论以及教学原则,对提升课堂教学活力及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五问式”教学模式的分析,为初中数学教师正确应用“五问式”教学模式提供参考,以推广该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1 “引问”教学

“引问”主要体现的教学理念为“抛砖引玉”、紧扣学案,引导学生将思维与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知识上,且以问题方式带领学生更自由的思考。(剩余2569字)

试读结束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