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思维深度的语文教学问题:内涵、特征与实践策略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一、问题提出:思维深度缺失的课堂困境

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强调“学思并重”,脱离思考的学习将陷入迷茫。明代陈献章进一步主张“学贵知疑”,将质疑视为认知跃迁的起点(《白沙语要》)。美国尼尔·布朗在《学会提问》中提出了“海绵式思维”(被动接受信息)与“淘金式思维”(主动质疑与辩证分析)的二分法,提出批判性思维需通过主动质疑、辩证分析实现与文本的深度互动[1]。(剩余6186字)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