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朗读平台,让有声表达的价值最大化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 要]抒情性作品多见于散文和诗歌,一类是表达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一类则是借助鲜活的意象传递情感。语文教学一直都将朗读作为理解文本语言、体悟内在情感、积累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朗读过程中的声音作为文本情感表达的另一种独特载体,理应成为考查学生对文本理解和体悟程度的衡量标准之一。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下对朗读的局限性认知,通过准确定位情感类型、精准设定教学目标、合理设置统整问题,充分发挥朗读过程中声音的媒介作用,推动学生思维、语言和审美意识的协同发展。(剩余4467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