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懂“差不多”行为后的心灵呼声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孩子的成长,往往是家庭与社会的一面多棱镜。为什么孩子会出现做事“差不多”的状况?令父母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形下,隐藏着哪些被忽视的重要问题?我们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蔺秀云,来探析“差不多小孩”产生的深层原因,尝试听懂他们的心灵呼声。

无死角规划是对孩子自我成长的挤占

◎ 《教育家》:许多家长正面临着自家娃的“超佛系”行为,为孩子的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而烦心不已。(剩余2762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