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课程改革的主要着力点在于深入实施全方位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高中数学作业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增强作业布置及批改的实效性,不仅能提升教师教学的成效,也有助于贯彻新课标的根本宗旨,从而推动教育改革的有效实行.

1提高作业布置有效性的策略

1.1拓宽作业来源,促使作业来源多元化

高中阶段,数学基础课程课后作业的布置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常规的高中数学作业经常局限于教材和学校提供的练习册范畴.教师为了满足校方统一的作业管理标准,采用“固定练习册 + 限时完成"的标准化模式,这使得基础较弱的学生无法完成作业,而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而言,完成这些作业对他们的成绩提升也没有太大的作用.部分学生会因此对做数学作业感到厌烦,这样不仅影响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其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因此,拓展高中数学作业的多样化渠道便成为每位教师必须关心和研究的课题

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现实状况和学校的教学标准,设计符合实际的数学作业.针对表现优异的学生,布置一些高难度的综合性题目供其练习,从而促进他们成绩的进一步提高;针对那些学业成绩不佳的学生,应准备一些基本题目供他们解答,以此来帮助他们巩固学习基础.教师也可鼓励学生自行设计一些数学问题,并让他们相互交流解题思路,如此一来不仅可提升作业的趣味性,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剩余3949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