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小场地” 强体“大可为”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蜗居”于一个老旧小区,只有一个200米的操场(中间草坪)和一个篮球馆。为了解决场地短缺、学生人数较多的问题,进一步提高锻炼实效,学校通过开发和利用场地、统筹安排练习内容、循环站点轮换等举措,为学生创造了更充分的活动机会,在体育锻练管理、整体发展、活动成效上取得了显著效果。(剩余2748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