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学生”应是教育永恒的追求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课间,班里的“淘气王”捉弄晓犇:“老师正找你呢。”他看着晓犇急忙跑去找老师,难掩高兴的神情……此时是考验教师的时刻,“看见”一出课间恶作剧,但不可以随意依据“看到的”判断对错。一方面,教师要从“看见行为”自觉过渡到“看清意愿”,虽然恶作剧在班级里是再普通不过的小事,可此时教师应“看清”他这样做是在寻求一种“被看见”,希望老师、同学可以关注自己并与自己互动;另一方面,教师还应由“看清意愿”过渡到“看准解决问题的途径”。(剩余773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