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琵琶行(并序)》的复调性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借鉴音乐领域的“复调”,创造性地提出复调理论,其中对话性占据该理论的核心位置。对话是对话性的基础,但并非对话性。对话性是对话向独白、向非对话形式渗透的现象,“是具有同等价值的不同意识之间互相作用的特殊形式”[1]使非对白的形式具有对话的“同意或反对关系、肯定和补充关系、问和答的关系”[2],是叙事艺术的生命所在。(剩余4575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