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中学物理课堂也要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及时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思维,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导向,介绍研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并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认知发展思想、建构主义理论,研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依据,并探讨探究式教学法如何更高效地辅助初中物理教学,指出可以赋予学生更多的实践内容,提升学生参与感和体验感,给学生提一些问题、留一段时间、做一项任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最大程度地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法;课堂教学

1 绪论

1.1 时代背景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培养新时代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国教育部制定了《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标准》,并阐述了义务教育物理科目是一个以实践性为核心的自然课程,与小学科学和高中物理课相衔接,与化学、生物等教学密切相关,同时具备基础性、实用性的特征.初中教育改革冲击着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担任知识的传递者,还要引领学生体验科技探索环境,掌握科学技术方法,培养科技思维习惯.基于此背景,探究式教学法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把探究型课堂教学有效地运用到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成为广大初中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2 探究式教学法的发展现状

探究式教学法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经过反复运用与验证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最早是由杜威提出的,该方法要求学生不仅仅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如今,我国对于探究式教学法的研究仍然在开展中,许多教师都积极运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但是探究式教学方法受到课程性质、学生个人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在实施时需要教师灵活地运用、调整.

2 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及其特点

2.1 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

探究式教学法,最早是由美国杜威提出的,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教师给出一些问题与经验,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新的知识,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聚焦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抽象的知识概念转变为具体的情境,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贴近生活实际.

2.2 探究式教学法的特点

2.2.1 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探究式教学法将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心理活动、经验活动等来展开教学.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能够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和原有知识为基础,进行探索、发现、获得真知,并通过自身的加工方式将新的知识进行调整、加工,而后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在探究式教学法的推行下,教师是以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只能间接地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问题.

2.2.2 实践性

探究式教学法不仅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还以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能够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实验操作,进行分析、探索问题,从而完成教师布置下来的探究任务.例如,在物理实验课中,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虚拟实验室进行问题探究,这有助于调动学生头脑中的理论知识,使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用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2.2.3 过程性

探究式教学法不同于其他教学法,因为探究式教学法更加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和谐统一,不但关注学习过程,还注重学习结果.另外,探究式教学法更加重视挖掘学习过程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如教师的人格力量、思想、言行、威信等.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是探究式教学法所追求的学习过程,一个完整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探究的完整性,使学生先发现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

2.2.4 开放性

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目标十分灵活。(剩余3264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