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的跨学科特征及其教学启示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一、高考语文试题呈现跨学科的特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人贯彻推进,高考命题日益凸显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考查,其导向从传统的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这种命题趋势不仅体现了教育评价从单一学科知识向跨学科素养转变的特征,也反映了高考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的高度重视。

例如,2022年全国语文高考甲卷中实用类文本摘编自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除了语文学科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遗传学知识,如杂交育种、杂种优势的原理等,试题要求学生理解杂交水稻培育的科学原理,并结合材料分析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意义;再如,2023年全国语文高考甲卷的论述类文本摘编自徐良高《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涉及历史学科考古学知识,如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区系类型,试题要求学生理解考古学在重构中国上古史中的作用,并结合材料分析考古发现对提升文化自信的意义;实用类文本摘编自彼得·渥雷本的《树的秘密生命》,涉及植物科学相关知识,如树木的生长机制、植物之间的信息传递等,试题引导学生思考人工栽培植物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并结合材料分析其对环境保护的启示;此外,2024年全国语文高考甲卷的论述类文本摘编自宋伟《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与新的海洋文明》,涉及政治学科中国际关系理论,如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国际合作与争端解决等,试题要求学生分析海洋命运共同体对国际和平与发展的意义,并结合材料探讨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实用类文本摘编自周乾《故宫建筑细探》,涉及建筑学知识,如中国古代建筑的构造、装饰艺术及文化内涵,试题引导学生分析故宫建筑的文化价值,并结合材料探讨其艺术与实用功能的统一;新课标I卷的信息类文本摘编自毛泽东《论持久战》,涉及军事学与哲学知识,如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唯物辩证法在军事中的应用等,试题要求学生分析《论持久战》的思想内涵,并结合材料探讨其对当代战略决策的启示

综合分析这些试题可以发现,社会热点、科技前沿、历史文化等的融人,增强了试题的实践性与综合性;同时,跨学科的内容渗透体现了语文教育的时代性,反映了学科融合的趋势,引导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和社会热点。(剩余2268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