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治理的建构理路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要:家庭是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构成,乡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在地化”是乡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乡村治理能力及其体系的现代化是其内在要求。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的田野观察和理论思考,试图揭示乡村治理的内在理路包括:重建乡村生活共同体,以村庄整体性愿景链接多元主体间价值情感及其利益张力调适,而并非以利益博弈作为治理工具;在家村同构下,“中央—省—市县—乡镇—村”的纵向层级架构与“村委+村民小组(自然村)支部+小组”的横向层级网格纵横叠加,以“外在嵌入—内在激发”双向驱动,推动乡村社会发展;以理性及技术作为单一治理工具在治理实践中不时失灵,情理融贯的治理逻辑及实践与新乡村社会更适切,而乡村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公共准则与情感认同又必须通过家庭(家族)进行新的行为规范及价值情感的嵌入、转变与代际传承。(剩余5230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