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题链”到“思维场'

——以苏轼《定风波》课堂思辨性提问设计为例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字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字的认识。“课程内容”板块在阐释18个学习任务群之一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时指出:本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鲜明地体现了对批判性思维与思辨思维的关注。(剩余4099字)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