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作

名家名作

2025年20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名家名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     展开

类型

旬刊

类别

文摘文萃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48.00 ¥28.89
目录

卷首语

汾水长流处,文脉照人生
汾河汤汤,流过表里山河;书页翻动,映照千年人生。在山西这片浸润着历史醇香的土地上,文学从来不是束之高阁的雅玩,而是一代代文人用生命书写的生存智慧与精神图谱。他们以笔为舟,在岁月长河中划出璀璨航迹,让文学与人生在三晋大地上奏响共鸣的乐章。 溯...

专题

致良知之学重在工夫
[摘要]工夫论是儒学独有的修养方法,离开工夫论,儒学将成为记问之学。王阳明一生“立德、立功、立言”,晚年专主“致良知”,将儒家工夫之学发挥到了极致。致良知之学重在工夫,其实践路径为心上用工、事上磨炼。当代继承致良知思想,需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
王阳明“知行合一”说探析
[摘要」在我国哲学史的发展脉络中,王阳明是一位非常关键的思想家。其为人所熟知的“知行合一”观,在继承宋儒陆九渊学说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王阳明从批判性角度出发,发展了程朱哲学的“知行为二”观,开创了一条全新的学术之路。这些思想为后世学者所提倡的...
从理想主义到政治理性:苏轼政治批判与实事求是的思想檀变
[摘要」从苏轼的政治生涯与诗歌活动中,探察其思想从理想主义向务实政治理性的过渡,在此期间,他的诗文承载着对现实政治的反思,“实事求是”的观念渐渐萌发且逐步健全,演化出了一种关切民生疾苦、倡导踏实体干的改良思潮,彰显了他作为政治观察者的敏锐度...
海瑞的修身以德思想及其实践探析
[摘要]海瑞的修身以德思想以儒家“内圣外王”为内核,以“明理”“正心”“养气”为脉络,构建了一套从道德认知到政治实践的完整体系。这一理论框架可溯源自儒学传统,并在清代清官彭鹏对海瑞“于理见得真,于心存得正,于气养得充”的评价中得到跨代呼应。...
道”与“逻各斯”
[摘要]“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概念,是老子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是道家思想的理论基石,而“逻各斯”(Logos)则是西方哲学的最高概念。二者同为人类思想史上最早的哲学最高范畴,虽有共通性,但是并不等同于可以画等号。“道”是极为抽象的,是超...
亚里士多德本体论领域的超越探析
[摘要」早在古典时期,希腊先贤就已对“本体”展开讨论,不断在思想领域提出关于“存在”的新观点,同时也不断催生出对本体论发展的新要求。亚里士多德系统总结了前人的哲学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的实证方法,使本体论第一次成为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的学...

评论

“疼痛不言”的美学
[摘要」曹文轩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其长篇小说《青铜葵花》荣获儿童文学的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该小说主要描述了没有血缘关系的两兄妹青铜与葵花的故事,表现了两个少年经受的苦难历程和面对苦难时所展现的人生态度。小说对于社会环境、个人命运...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
[摘要」《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鄂温克族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女性智慧,从万物有灵论下的性别平等,到萨满教仪式中女性的主导地位,再到狩猎文化的生态平衡观念,都展现了独特的生态女性意识。同时,文本通过空间建构、人物塑造呈现了生态女性主义叙事策略。...
《鼻涕阿二》的绰号暴力轮回
[摘要」许钦文的中篇小说《鼻涕阿二》主要以菊花的一生来揭示封建宗法制度下女性的悲惨命运,通过绰号的更替揭示了菊花的生存悲剧,再以其受害者变为加害者的身份裂变,挖掘出深藏在这种变化背后的传统文化心理,以及该形象承载的中国乡土社会的文化基因。...
从“景观书写”到“情感共鸣
[摘要」文学是唤起游客情感表达的重要符号,也是丰富游客情感体验的关键载体。在旅游文学丛书创作过程中,景观书写和情感表达自成一脉,通过景观书写,让读者和游客产生情感共鸣,感知特色景观背后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和情感特征。基于此,以“最美中国系列”丛...
暗街·夜雾·贝珠
[摘要」戴望舒是我国20世纪著名诗人,素有“雨巷诗人”的雅称。目前学界对戴望舒作品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雨巷》《我的记忆》等著名诗篇,对其其他诗作的挖掘仍有待深化。对《单恋者》《夜行者》《寻梦者》进行深入挖掘,可让读者窥见不一样的戴望舒。从《单...
林徽因小说《窘》中的“多余人”生命体验
[摘要」《窘》是林徽因的第一部短篇小说,其从男性视角出发,对男主人公维杉的独居生活、内心活动和尴尬境遇进行了细腻的刻画。作为一个过着“四不像”落魄生活的大学教授,他在好友中处于边缘地位,在年轻人中间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仿佛一个“多余人”,最...
论张爱玲《封锁》的审美距离之变
[摘要」张爱玲在文学艺术审美创造上提出的“参差的对照的写法”,不仅是个人创作的经验总结,更蕴含着与“出入说”“距离说”相类似的美学内涵。以融合互补的方式,研究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间的双向关系以及审美距离的动态尺度,并结合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封锁...
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解读
[摘要」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阐发的悲剧理论在文艺理论界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结合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及其对情节、性格和思想这三个悲剧元素的解析,详细解读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各自的代表作品,探寻古希腊悲剧的内部结构及思想意义,从而进一步肯定了亚里...
《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科技伦理探析
[摘要」米·阿·布尔加科夫(1891—1940)所著的《大师与玛格丽特》是20世纪俄罗斯乃至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经典作品之一。虽说作品是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完成的,不过它对于科技伦理的探讨却有着颇为超前的意识。借助魔幻现实...
以《红字》为例浅析霍桑的梦境
[摘要」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me)是一位对人类灵魂深处有着敏锐洞察力和丰富想象力的作家,他善于将梦作为一种艺术手法运用到他的作品中。仔细研读他的作品会发现,他所创造和描述的各种梦境对于揭示主题、刻画男...
从空间批评角度分析爱丽丝·门罗的《多维空间》
[摘要」以空间批评理论为框架,分析爱丽丝·门罗短篇小说《多维空间》中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与心理空间的多维交织如何映射女性的生存困境。物理空间通过医院、蓝杉酒店及公交车等场景,隐喻主人公多莉被压抑的生活状态。社会空间聚焦家庭与婚姻中的...
逃逸线理论视域下的树冠社会:卡尔维诺《祖先三部曲》的现实启示
[摘要]伊塔洛·卡尔维诺的《祖先三部曲》用文学文本的叙事方式揭示了社会权力结构与生态关系的建构性本质。以德勒兹的主要哲学概念为框架,聚焦《祖先三部曲》中的树冠社会,剖析其如何以空间实践解构传统垂直文明的辖域化逻辑。柯希莫的垂直栖居...
克莱恩反战诗歌《战争是仁慈的》之身份建构
[摘要」《战争是仁慈的》是斯蒂芬·克莱恩于1899年写的一首反战诗歌,虽然篇幅短小精悍,但从不同的角度对战争进行了描写。尽管题目是“战争是仁慈的”,但是纵观全诗可以发现这其实是对战争的一种讽刺,以引起人们的共鸣。克莱恩英年早逝,但...

翻译

《西西弗神话》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
[摘要」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西西弗神话》进入中国学术界,并逐步影响了中国读者对荒诞主义哲学的理解。改革开放后,学术界对西方哲学和文学作品的研究逐渐加深,加缪的作品也获得了更多关注。通过对多个译本和学术研究的梳理,分析了《西西弗神话》如...
目的论视角下语录集翻译研究
[摘要」翻译目的论作为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的核心,主张翻译目的主导翻译策略。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探讨语录集《泰勒·斯威夫特:口述实录》的翻译实践。通过剖析该语录集的文本特征,详细阐述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旨在为语录集这一...
马士曼与马礼逊英译本《大学》“三纲八目”之次第对比
[摘要]《大学》作为“四书”之一的经典,蕴含着儒家教育、道德、治国理政等纲领,其中最重要的是达成“内圣外王”的工夫次第。自明清传教士来华伊始,中国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也被译介到海外。选取马士曼与马礼逊的英译本《...
巴金文学作品中的四川方言英译研究
[摘要」以巴金文学作品的方言英译为研究对象,首先界定四川方言,通过数据化分析方法收集方言词汇并进行分类。接着,总结了沙博理英译本的特征,进一步分析了四川方言的不可英译性;最后,总结了方言翻译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的翻译实践提出了建议。...
卢曼社会系统理论视域下探析《面纱》阮景林译本的成功与不足
[摘要」基于卢曼社会系统理论,分析《面纱》阮景林译本的特点。译者采用简洁的风格,运用四字词语、谚语等展现汉语特色,但偶有过度使用,影响了原意。此外,受文化差异影响,部分译文未能准确传达人物形象。探讨其成功与不足,以期为社会翻译学研究提供参考...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河洛民俗文化翻译研究
[摘要」河洛民俗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以河洛民俗文化中的洛阳牡丹文化节为切入点,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结合实例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进行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以期提升洛阳牡丹文化节的翻译质量,更好地传播河洛民俗...

研究

《山海经》神话形象对后世小说文学的影响
[摘要」《山海经》是我国先秦时期最早的神话著作,其囊括天文、地理、生物、医药、民俗等多方面内容,对后世小说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山海经》中半人半兽的异兽形象、异域他族的神话传说和瑰丽神奇的异草异木成为后世小说创作的素材宝库,其叙事方式和人物...
谢灵运与谢眺山水诗比较研究
[摘要」谢灵运和谢朓作为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诗人,他们的诗歌不仅代表了当时文学创作的高峰,也对后世的山水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比谢灵运和谢朓的山水诗,可以揭示两者风格的独特性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谢灵运“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又“尚巧似...
从蓟门到广陵江
[摘要」庾信以宫体诗见长,但其边塞诗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价值。在对庾信的边塞诗进行分析时,以庾信入北为界,分别讨论了庾信两个时期的边塞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庾信边塞诗的创作特点和入北之后的心境变化,希望能为研究庾信生平和边塞诗的发展提供...
嘉庆时期西域诗中自然意象芨芨草的情感内涵研究
[摘要」通过梳理嘉庆西域诗中出现频次多或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发现自然意象占据多数,其中芨芨草意象较为突出。对其内蕴展开详细阐述,发现诗人在沿用前人赋予的意象内涵,体现传统西域意象在清代西域诗歌中延续的同时,还延伸出更为丰富的情感内蕴,表现出富...
随遇而安与安土重迁
[摘要」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作为“唐宋文章四大家”,在散文创作中均曾创作“仕途失意”散文母题,通过散文传达深刻的哲学思考、社会批判意识及对自然美的热爱。而四人在该母题下的古文理论、古文创作风格、古文文体、古文思想等方面也有区别。从“随...
晚清社会转型与人物命运之间的探询
[摘要]《恨海》是晚清时期吴趼人写情小说的代表作品,其以“庚子事变”为背景,描写了战乱中的爱情悲剧,对现代通俗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从心理描写入手,探究人物心理变化,辩证地分析心理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社会背景谈起,进而讨论《恨海》中的人...
重识老舍创作中的悲剧性表达
[摘要」“人民艺术家”老舍以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特殊的幽默艺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一方面,老舍创作中以独特的“京味”语言特色和鲜明的幽默笔调记录下老北京的风俗人情与人生百态,产生了一定的喜剧效应。另一方面,在幽默嬉笑之余的喜剧性表象背后...
论穆旦中期诗歌中带锋芒的水陆意象
[摘要」作为“九叶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穆旦吸收了大量西方现代主义精神,其中期的诗歌创作最为丰富,极大地拓宽了新诗的表现空间与情感张力。在中期的新诗创作中,穆旦将“非诗意”的词句写成诗,充满现代化色彩,他也注重对诗歌意象的选用,强调其象...
地域文化与先锋派写作的互动关系
[摘要」先锋派写作与地域文化的双向建构机制,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转型中形成了独特的美学张力。西藏高原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为马原的叙事革新提供了文化基质,其通过空间叙事、时空嵌套、神秘元素等先锋技巧,将藏地宗教哲学与魔幻现实主义相融合,既实现...
论《牧道》中的西部文化与游牧精神
[摘要」蒙古族作家索南才让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牧民,其笔下的西部地区独特的游牧文化、高原精神及牧民们对生命伦理与自然伦理的遵循与敬畏使西部文化得到全新的阐释与呈现,其散文集《牧道》更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独特的西部世界。从文学地理学相关理论入手...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视域下《爱德华大夫》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为框架,结合文本分析与精神分析法,剖析希区柯克电影《爱德华大夫》中三位核心人物的心理失衡机制,揭示三人人格结构冲突模式与动因。研究进一步指出,影片通过三人具像化的人格危机叙事,既印证了弗洛伊德关于文明压抑机制的...
日本文学美学观念的发展探究
[摘要」日本文学的六个重要时期分为上古时期、中古时期、中世时期、近世时期、近代时期以及现代时期。通过探究日本文学这六个时期的时代背景、文学作品及核心美学观念,发现了美学观念发展的内在逻辑,即从神性到人性,从自然崇拜发展到贵族情感,再到庶民欲...
规范化审判视域下的社会献祭
[摘要」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其代表作《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中讲述了一部社会性悲剧。由于小镇居民的集体缄默,青年圣地亚哥·纳萨尔在一场本可避免的凶杀案中惨死。群众无意识中成为凶杀案的共谋,而个体则沦为维护社...

比较

《白鲸》与《老水手行》的互文研究
[摘要」柯勒律治的想象力理论不仅是解读其作品的关键,还影响了半个多世纪之后发展于美国的浪漫主义思潮。麦尔维尔的《白鲸》作为美国“黑色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与柯勒律治的《老水手行》在情节和人物方面具有极强的互文性,两部作品中的超自然景象、不祥之...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女性形象对比
[摘要」以比较文学为视角,从社会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心理等方面对比分析《金锁记》与《秀拉》中的女主人公形象。经研究,秀拉和七巧在性格特征及形象转变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是,在面对爱情、背叛、压迫时,二者的表达方式、处理模式、最终结局有所不同...
孟子与康德善思想的比较研究
[摘要」孟子与康德分别作为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与西方启蒙时代哲学的杰出代表,在探讨人性与道德问题时,均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善”的理论。两者的善思想无疑具有共同点:两者都肯定了人天生具有向善的潜能,认为人有自觉选择善的动机,且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

融合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研究
[摘要」丝绸之路不仅是商品交流的重要通道,更成为不同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的重要桥梁。通过概述丝绸之路的历史脉络、主要通道与关键节点,分析丝绸之路上的商品流通与文化传播机制,探讨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现象,并阐述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深远...
相关杂志
  • 读者

    读者

    2025年18期
    ¥7.00
  • 意林

    意林

    2025年12期
    ¥3.69
  • 读者校园版·成长

    读者校园版·成长

    2025年10期
    ¥8.00
  • 读者欣赏

    读者欣赏

    2025年04期
    ¥12.00
  • 海外星云

    海外星云

    2025年08期
    ¥5.49
  • 海外文摘

    海外文摘

    2025年09期
    ¥7.29
  • 新青年

    新青年

    2025年08期
    ¥3.69
  • 视野

    视野

    2025年16期
    ¥4.89
  • 海外文摘·文学版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5年04期
    ¥12.00
  •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5年09期
    ¥5.00
  • 领导文萃

    领导文萃

    2025年17期
    ¥4.00
  •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2025年08期
    ¥4.89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346.68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名家名作

杂志价格:¥28.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名家名作

杂志价格:¥28.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