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作

名家名作

2025年22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名家名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     展开

类型

旬刊

类别

文摘文萃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48.00 ¥28.89
目录

卷首

描绘灵魂的影子
文学对人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见仁见智都正常。如果有人问文学于我是做什么的,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文学可以用来描绘灵魂的影子。 灵魂有影子吗?灵魂本身像雾又像风,无形如何会变为有形?就像梦中永远见不到太阳一样,没有人见过灵魂影子的长短,正因为如此...

评论

马哈福兹文学中的病理叙事
[摘要]纳吉布·马哈福兹(Naguib Mahfouz)作为阿拉伯世界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其作品中运用疾病隐喻,探讨道德衰落、政治腐败及国家危机。以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疾病隐喻理论为框架,对《扎巴...
解构主义视角下《觉醒》中女性形象研究
[摘要」以解构主义为理论框架,深入分析凯特·肖邦的小说《觉醒》中女主人公艾德娜·庞蒂埃及其他女性形象的塑造与消解过程。结合解构主义核心概念探讨《觉醒》如何通过女性形象的建构与解构来揭示美国社会性别政治的复杂性,并为解构主...
乌利茨卡娅文学作品中的女性生存与觉醒初探
[摘要」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面临内忧外患的恶劣社会环境,男女比例失衡,提升人口出生率迫在眉睫,当局随之发布人工堕胎禁令,女性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乌利茨卡娅的《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索尼奇卡》三部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均以...
《伯格的女儿》中的男性气质问题与重构
[摘要」纳丁·戈迪默的小说《伯格的女儿》在凸显女性成长主题的同时,还刻画了具有多样化形象气质的男性角色。在种族隔离与父权社会环境下,小说对男性气质的诠释,一方面揭示了男权滥用、尊严物化、种族阶层歧视等问题;另一方面也消解了单一刻板...
文明化叙事中的他者牺牲: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印第安人的形象建构
[摘要」由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创作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讲述了一个少年的童年冒险经历与孩童视角下的成人社会。然而故事中童年与成人的矛盾却隐藏着更深刻的政治历史信息,并与美国文明化的推进有着密切联系。基于东方主义,通过对作品...
从父亲在位理论视角解读《旧地重游》中的赖德父子关系
[摘要」伊夫林·沃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旧地重游》创作于二战期间,讲述了赖德与弗莱特家族之间的故事。小说中两个主要家庭内部都未建立起健康的亲子关系,而主人公的命运走向也与其亲子关系有着密切联系。从孩子的角度入手...
从《伊豆的舞女》中解读日本文学的“物哀”美
[摘要]“物哀”作为日本古典美学中的核心范畴,对日本文学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着重关注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探讨作品里“物哀”之美的具体呈现及其深层意蕴,梳理“物哀”的定义并阐述其在日本传统美学中的地位。分析《伊豆的舞女》怎样借助情节安排...
从《伊利亚特》的死亡叙述中看荷马的生死观
[摘要」在国内外对《伊利亚特》生死观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中对死亡的叙述,重新审视《伊利亚特》文本的艺术特征和古希腊人生死观念之间的联系,并由此进一步分析荷马生死观的特点及其成因。荷马对于死亡的叙述中运用了诸多技法,虽不乏对战争的狂热和...
鲁迅作品中知识分子形象的时代映照与精神源
[摘要」聚焦鲁迅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探寻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特征与精神内涵。孔乙己、陈士成这类被封建思想禁锢的人,涓生、子君这类在理想与现实矛盾中挣扎的角色,以及方玄绰这类缺乏行动能力的形象,都映照了时代语境并包含精神根源。梳理这些形象为理解...
论严歌苓《芳华》中的女性意识
[摘要」严歌苓的小说《芳华》以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社会为背景,细腻描绘了女性在特殊历史时期的认知转变。作品生动展现了女性从迷茫到自我价值升华的心路历程,深刻剖析了特殊历史时期女性的生存挑战、内心挣扎以及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既体现了底层女性...
从社会历史批评的角度看《骆驼祥子》中祥子与虎妞的婚姻悲剧
[摘要」从社会历史批评的角度,深入剖析《骆驼祥子》中祥子与虎妞的婚姻悲剧。通过分析小说所展现的性格冲突、非正常关系、社会阶层差异、经济因素制约和传统观念束缚等,揭示二人的婚姻悲剧是黑暗社会现实的必然结果。...

比较

西方象征主义诗学与20世纪30年代中越诗歌
[摘要」以19世纪法国象征主义文学的演进为起点,聚焦20世纪30年代中国与越南现代诗歌对其的接受与转化。中国现代派诗人分化为感性诗群与知性诗群,前者继承前期象征主义的通感美学与审丑倾向,后者则融合后期象征主义的智性哲思,形成情感与理性的二元...
假作真时真亦假:论博尔赫斯与马原小说的虚构模式
[摘要」博尔赫斯与马原都擅长虚构小说创作,但两者的小说虚构模式因各自人生经历与创作理念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博尔赫斯为冥想型作家,故其虚构是基于形而上学的纯粹魔幻,而马原为实践型作家,故其虚构是基于现实生活的记忆梦魔。...
从辞赋批评看扬雄与班固文论观点的差异
[摘要」扬雄从辞赋本身进行文学批评,提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而班固则“抒下情而通讽谕”,更看重辞赋的社会功能。扬雄和班固的文论观以学术价值及政治意义为不同旨归,既体现出对董仲舒儒学的不同回应,也反映了新旧经学之异。...

专题

唐代西域诗歌中的地理意象与文化交融
[摘要」唐代西域诗歌兴起之际,丰富的地理意象与文化交融特色得以彰显。昆仑、天山等代表性地理物象在诗中频繁出现,既描绘出西域壮丽的自然风光,又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西域诗歌体现出文化交融的特质:唐军与西域少数民族和谐相处,西域少数民...
杜甫《春望》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分析
[摘要」唐代诗人杜甫的经典诗作《春望》,以安史之乱的爆发为创作背景,描述了战乱之下长安城的衰败景象,抒发了杜甫忧国伤时、感怀家国的深沉情愫。《春望》不仅在历史文坛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在历史学、社会学等领域也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对此,通过深...
论白居易自然灾害诗的自然观念与民本思想
[摘要」在白居易的诗集中,以自然灾害为题材的诗作再现了时人遭遇洪涝、旱热、寒冻等多种自然灾害的艰难图景,集中反映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多重理解:既有将“天”视作“人格神”的神灵崇拜与天人感应,也有将天看作“自然物”的人强胜天和顺应自然。置身...
大运河苏州段唐诗资源的特征分析与传承发展研究
[摘要」大运河苏州段诗词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文化形态,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与研究大运河苏州段诗词,不仅有助于运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有利于向大众推广和普及地方诗词文化。以大运河苏州段唐诗资源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对其作者、意象、...

研究

尹善道对屈原诗歌的接受研究
[摘要」尹善道是朝鲜李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在朝鲜古代诗歌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他不仅在汉诗中赞颂了屈原的高尚品格,还在汉诗和时调中借鉴了屈原的诗歌。不仅如此,尹善道还创作出了许多“恋君”主题的诗歌。采用比较文学流传学和接受学的研究方法,对屈原与尹...
《山海经》中的植物描写及文化价值研究
[摘要」《山海经》作为一部跨越地理、历史、神话、民族、动植物、矿产资源、医药、宗教等诸多领域的古代经典著作,其对植物的描写具有独特的视角与鲜明的特点。《山海经》的植物描写重纪实性、轻文学性,更多地体现了当时人们对植物的认知水平,其对植物性状...
《老子》“天下”观对夷夏观念的突破
[摘要」研究从“道”的普遍性、春秋时期民族融合实践及楚文化多元传统三个角度,论证《老子》“天下”观对夷夏观念的突破。老子从“道统天下”的哲学逻辑出发,否定文明等级制,通过“无为”“谦下”的政治哲学构建夷夏共生的自然秩序。春秋时期,秦、晋、楚...
论宋词中的“饮酒助兴”与“借酒抒愁”
[摘要」宋代男词人和女词人对酒的助兴和抒愁功能的运用有不同的侧重。男词人的涉酒词中酒的助兴和抒愁的功能处于比较均衡的状态,男词人既“饮酒助兴”也“借酒抒愁”;而女词人的涉酒词更强调酒的抒愁功能。...
辛弃疾词创作中隐逸思想的影响研究
[摘要」研究立足南宋时期特殊的社会文化语境,以辛弃疾隐逸词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本细读、文史互证及文化阐释等方法,对辛弃疾词创作中隐逸思想的深层影响进行系统考察。研究发现:在儒道互补的思想框架下,辛弃疾通过自然意象的哲学转译与地理空间的政治...
《椒丘文集》中所见何乔新政治思想述略
[摘要」何乔新在《椒丘文集·史论》通过对宋代政治得失的分析评论,系统地阐释了其以“推崇贤明”为总特征的政治见解,这些见解是何乔新为官施政品格的重要表现。通过对《椒丘文集·史论》中的何乔新政治见解的分析与总结,可看出其为官...
艺术与民俗视域下判官形象的跨媒介演变研究
[摘要」判官形象发轫于唐代地方司法属官制度,宋元文学通过笔记小说、杂剧等载体建构出多元形象谱系。在民俗实践中,该形象经由多种媒介实现功能转型,由司法审判者转化为灵魂引渡者与农耕守护神。在《牡丹亭》中,胡判官集中体现了情与理的哲学张力,通过不...
《项脊轩志》新解之从多重对比中品归有光的士子“情志”
[摘要]《项脊轩志》以不事雕琢的文字,描写了一系列家庭琐事,并巧用多重对比架构整篇文章,融合叙事、议论及抒情抒发对亲人真挚的怀念,表明自己勇于承担家族使命、成为一名贤士的志气。研究使用文本细读法,从文本的多重对比中深入分析归有光在《项脊轩志...
乐景写哀的三重变奏
[摘要」《红楼梦》通过第二十三回宝黛共葬桃花、第二十七回黛玉饯花节葬花、第六十二回宝玉独葬夫妻蕙与并蒂菱的三次葬花情节,以“乐景写哀”的叙事技法构建多层次的悲剧预叙体系。结合脂砚斋批语与文本细读,揭示三次葬花在“乐景初现——乐景极盛——乐景...
论《红楼梦》中诗词曲赋对人物塑造与主题深化的作用
[摘要」《红楼梦》中诗词曲赋对人物塑造与主题深化意义重大。在人物塑造上,以诗词显个性,其风格与内容直透人物内心,还能深度挖掘人物内心世界;以判词定命运,隐喻与预言暗示人物结局;以诗题见身份,创作场景与题材彰显社会角色。在主题深化上,通过构建...
林语堂“对外讲中” 写作实践探究
[摘要」林语堂以扎实的双语素养和开阔的跨文化视野创作了《吾国与吾民》与《生活的艺术》两部“对外讲中”的英文著作。在其中,他将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与生活艺术娓娓道来,生动展现了东方国度的生活意趣、哲学底蕴与人文关怀,彰显出深厚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
“理论性”与“历史性”:厄尔·迈纳跨文化比较诗学体系构建的方法路径
[摘要」厄尔·迈纳在《比较诗学》一书中从术语和概念出发,以“文类”这一过往易被忽视的角度对中西比较诗学体系进行了修正与重构。其论述过程兼顾了对历史的追溯及对理论的反思和重新诠释,加之以跨文化视野的取证,展现了理论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翻译

诗歌翻译中韵律与节奏的再现
[摘要」在翻译研究中,诗歌翻译时韵律和节奏的再现是一个重要课题,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正是源于其韵律与节奏。翻译时如何尽量再现原诗的韵律和节奏,这不仅是语言转换的难题,更是文化再创造的艺术。从诗歌韵律和节奏的基本特征入手,旨在通过直译、意译、模...
英诗汉译形式超越的翻译策略
[摘要」翻译超越论是以本雅明为代表阐述的关于诗歌翻译的理论,专注于译诗对原诗意义及形式的超越。翻译超越论对诗歌翻译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标准,与主张诗体移植的英诗汉译策略形成鲜明对比,对当今英诗汉译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以本雅明的翻译超越论为观...
陕西红色经典译著译者行为研究
[摘要」以红色经典纪实文学《西行漫记》的中译本译者——董乐山为研究对象,运用周领顺教授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中的“求真一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分析译者的译内行为和译外行为,进而探究译者行为的合理度。通过对译者行为和译文质量的双向评价,以期为陕西红色...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英译本海外评价与接受研究
[摘要」三毛的代表作《撒哈拉的故事》(以下简称《撒哈拉》)是我国散文领域的经典作品之一,融合了异域文化、习俗等元素,其文学成就不容忽视。2019年,首部英译本 Storiesof the Sahara出版。Goodreads网站中关于《撒哈...
相关杂志
  • 读者

    读者

    2025年19期
    ¥7.00
  • 意林

    意林

    2025年12期
    ¥3.69
  • 读者校园版·成长

    读者校园版·成长

    2025年10期
    ¥8.00
  • 读者欣赏

    读者欣赏

    2025年04期
    ¥12.00
  • 海外星云

    海外星云

    2025年08期
    ¥5.49
  • 海外文摘

    海外文摘

    2025年09期
    ¥7.29
  • 新青年

    新青年

    2025年09期
    ¥3.69
  • 视野

    视野

    2025年17期
    ¥4.89
  • 海外文摘·文学版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5年04期
    ¥12.00
  •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5年09期
    ¥5.00
  • 作品

    作品

    2025年08期
    ¥9.00
  • 散文诗(青年版)

    散文诗(青年版)

    2025年09期
    ¥3.00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346.68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名家名作

杂志价格:¥28.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名家名作

杂志价格:¥28.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