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从过度防御走向坦诚相待


打开文本图片集

编者按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以沉默、否认、撒谎、狡辩、搪塞甚至动手等方式应对。这些抗拒行为,很多时候都是学生的自我防御心理机制在无意识地起作用,并非学生不虚心接受批评、不诚心改过。学生的自我防御,往往是为了减轻或避免所受的批评和处罚,或者维持心理平衡。适度、合理的自我防御心理是一种正常且健康的心理,我们应正确认识自我防御心理的作用。(剩余3379字)

网站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PDF下载),如需保存文章,可以选择【打印】保存。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