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探究式物理实验课堂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高中物理教学中构建探究式实验课堂,有助于增加物理课堂趣味,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化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为提高其物理学习成绩奠定牢固基础.

【关键词 】 高中物理;实验课堂 ;物理教学

1 做好实验知识的整合

探究式实验活动的成功开展建立在对物理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的基础上.教学实践中应认识到实验知识的重要性,结合教学进度与学生认知,讲解相关的物理实验,尤其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其更好地理解物理实验本质,为其开展探究式实验做好坚实铺垫.

例如 用如图1(a)所示的电路图能够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k.其中电源的电动势为E,忽略其内阻.电压表为理想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全长为L.当木板上没有重物时滑动变阻器的触头处于a点,电压表无读数.当木板上放上质量为m的重物后根据电压表的示数以及其他条件,便可计算得出k的值.其中重力加速度为g.

(1)使用给定的参数表示出m,则m=.

(2)若E为1.5V,L为12cm,g=9.80m/s2.实验中获得的图像如图1(b)所示,则图线的斜率为kg/V,弹簧的劲度系数k=N/m.

该问题情境涉及力学、电学知识,显然探究时需要理解实验原理.在探究之前可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防止其在探究的过程中走弯路:(1)弹簧的压缩量和电表的示数有何关系?(2)怎样表示出电压表的读数?(3)图1(b)图线的斜率表示什么含义?最终学生经过讨论联系所学的实验知识,得出了正确的探究结论.由题意可知弹簧的下降高度可从电压表的示数中体现出来.根据平衡条件可知mg=kx,电压表的示数U=xEL,联立得到m=kULEg.由图易得图线的斜率为10kg/V.又因为k=mEgUL,代入数据解得k=1.23×103N/m.

2 提高探究式实验认识

重力加速度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教学中可通过创设如下的实验情境,要求学生联系所学探究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的相关方法:

例如 小明认真观察水龙头水流规律,认为可以运用水龙头流出的水流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在重力的作用下水龙头流出的水流速度会越来越大,因此,水流的横截面积会越来越小.实验时使用V表示在任意t时间内水龙头流出水的体积,如图2甲所示,使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水流横截面积的直径d1,d2的大小.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某次测量游标卡尺如图2乙所示,则其读数为.

(2)为提高实验的精度,下列可行的措施有.

①水龙头的出口应尽量的细;②d1应可水龙头出口尽量靠近;③测量同一横截面的直径时应从多个角度测量求平均值;④h应尽可能的大,但应防止水流太细水珠离散.

(3)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该探究式实验考查的知识点有:游标卡尺的读法、运动学知识、实验原理的理解等,能很好的锻炼学生迁移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读图乙可知,游标卡尺的读数为10mm+4×0.1mm=10.4mm。(剩余965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