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母亲”的“缺位”说开去
——《台阶》结尾中“父亲若有所失”的一种必然
摘要:文本的解析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位置。《台阶》一文教学中,可结合文本中人物在场与缺位等具体表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语言的形式和内容,深度探寻文本中人物隐含的情感密码,进而挖掘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向文本更深处漫溯,体会言语、思维的张力之美。通过关联三级青石台阶、筹建新台阶过程中“母亲”的缺位、新台阶建成后母亲静默出场三个部分的内容与情理,引导学生探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在场与缺位,与新台阶建成后父亲若有所失之间的一种必然。(剩余414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