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丧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及思维的影响研究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前言

近年来,一种以“丧”式表情包为载体的网络“丧文化”快速滋生,青年大学生群体更是成为“丧文化”的主要“消费者”。“丧文化”的出现并不止于一种文化的流行,从深层次上看,过度的“丧”也会带来诸多危机,对于大学生心理及思维上的影响不可忽视。[1]当前,在网络环境多元化支撑下,给“丧文化”创造了泛化空间,部分网络平台为迎合大学生群体,肆意炒作和借题发挥的现象屡见不鲜,由此诞生了“颓废文化”“佛系文化”“腐文化”“弹幕文化”等一众衍生品,让大学生应接不暇又乐在其中。(剩余8919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