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纪事

北京纪事

2022年01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铸造北京文化、成就北京性情,关注北京人物,一本精彩的大型人文期刊。《北京纪事》关注着北京的交通、用水、保姆市场,联系着皇...     展开

类型

月刊

类别

时政综合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8.00 ¥4.89
目录

刊首荐读

腊月里
一进腊月门,大家就忙活起来了。北平有一首民谣:“送信的腊八粥,要命的关东糖,救命的煮饽饽。”就是说,一吃腊月初八熬的腊八粥,就告诉您年尽岁逼啦。腊月二十三祭灶王,吃了关东糖,账单子就陆续而来,您准备还账吧。一直到三十儿晚上放了鞭炮敬神祭祖,...

焦点

在北京,吃是一种文化
民以食为天。 若论吃出门道、吃出品味、吃出文化,不得不说说北京。 北京人爱吃、会吃、懂吃,也特别讲究吃。 北京人的吃,讲究什么季节吃什么,咱得应时当令;讲究什么东西怎么吃,咱得吃尽其材! 在北京,吃是一种文化。 本期《北京纪事》就带您走进北...
话说“八大堂”“八大楼”之争
当年会贤堂如今已风光不在,图为会贤堂旧址 “八大堂 ”“八大楼 ”的由来 “八大堂”,是老北京的八家带“堂”字的饭庄字号;“八大楼”,同样也是八家饭馆的名号。老北京的饭馆很多,“堂”“楼”以外,还有“八大居”和“八大春”等等说法。 北京城是...
正阳楼旧事
打磨厂胡同 说起正阳楼的吃,在北京历史上、现实中都是响当当的著名老字号。它是由嘉庆年间,从山东来北京谋生的孙氏父子,孙小辫、孙学仁创办。当时作为京漂的孙氏父子,先是艰苦打拼挣了几年钱,省吃俭用把钱攒起来。后来正赶上肉市路东有一家酒馆倒闭,孙...
老北京的传世“硬”菜
老北京觉着嘴里馋的时候,总爱念叨,想吃点“差样儿”的。什么叫“差样儿”的呢?无非就是平时不是总能吃得上,需要费点功夫、花点银子才可以进嘴的吃食呗。 要搁在以前,这“差样儿”的就是人们心心念念的大鱼大肉。因为那时候一年到头也未见得能吃上几顿像...
胡同里的炸丸子
20世纪60年代,我小时候曾在东四七条住过几年。那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胡同东口一家特别小的小吃店。十来平方米的两间小屋,门口摆了张桌子,上面放了一个木框的大玻璃罩子,边上还有一个用大汽油桶改装成的巨大的炉子,上面坐着一个大大的饼铛,那是烙...
梨园美食
笔者好友高宝贤 焦圈,豆汁的绝配 笔者好友李小春 老年间的梨园行,过年都是过旧历年,也就是春节。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风俗习惯的改变,人们包括梨园行在内,也渐渐变成阳历年、春节,不偏不向,通通过。于是哪个新年剧场里都要演好戏。既然是过节,那么...
牛街说故
牛街,在今广安门内,北起广内大街,南至南横西街。它曾名柳河村、冈上、牛肉胡同、礼拜寺街,又称“冈儿上”“藁上”“阁上”。牛街之名,或始于清初。刊行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的《日下旧闻》中,已有牛街地名出现。 牛街及其东西两厢街道,是北...
北京点心
正明斋是北京知名的糕点铺之一,它开创于清同治三年(1864),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创始人是山东省掖县人孙学仁。孙学仁是一位非常有经济头脑的商人,道光年间他到京城来谋生,先是在前门外肉市摆摊,挣到钱后开设了名满京城的酒楼正阳楼,不久他又...
卤煮史话
一 北京的卤煮店都跟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 店面不大,一眼能望得见后厨。带炒菜的有菜单。单页塑封,正反面,十几二十来样菜,不讲究格式,一个一个由天头排到地脚,猴儿顶灯不管,偶尔还有错字。谁知过了多少人的手,传来递去,卷了边儿。菜品不求复杂,要...
老北京传统的“寒食十三绝”
说到寒食节,对大众来说尤其是年轻人还比较陌生。它是在农历上年冬至后的第105天,一般是在清明节前的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这个节日流传着脍炙人口的故事,就是介子推山西介休绵山焚身故事。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确立的节日,至...
旧京席面儿
“席面儿”——北京的一句充满滋味的老词儿,说它老,打元朝就有人提了, 《连环计》第三折:“我也备一个小小席面,管待岳丈。”称其滋味丰富,因为当它出现时,总让人想到佳肴美馔。时代不同,席面儿不同,滋味也不同,寻味席面儿,寻味旧京…… 吃法——...
慈禧太后与“福肉”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随着入秋之后,天气转凉,很多北京人都爱吃羊肉,“贴秋膘”。现如今,您进到餐厅,点上一锅羊蝎子,或者铜锅涮肉,抑或烤羊肉串,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儿啦。可如果您是在晚清时期,在京城的饭馆里张口就说要吃“羊肉”,很可能就...
爱竹之人:纪念管桦诞辰100周年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面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小鸟在前面带路 风啊吹向我们 我们像春天一样 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 ——《快乐的节日》 编者按 2022年1月,是作家管桦先生诞辰100周年。 管桦(1922-20...
怀念他的“悲哀”
抗日战争的生活十分残酷,同志们却充满乐观,这是管桦与黄河等战友在一起的场景 人们提起管桦,自然想起了他的歌词《快乐的节日》《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们的田野》,想起他笔下的“管竹”,还要想起他的《小英雄雨来》。 许多人曾问管桦,雨来是否有...
管桦的竹与人
“在那春之宫殿,同粉蝶追欢取乐的桃花,自下而上,攀附他物的紫罗兰,还有那以富贵夸耀人世的牡丹,早已沉没在尘俗的荒漠里。独有劲竹,如同不朽的松柏一般,站立在苍茫的山野间;上有千仞高峰,下临百丈深渊,经历着风云的变幻。”“为了给人间以春天的绿色...

古都

北京冰雪运动溯源
冰雪运动古已有之,远在元代,冬日里大都城已有滑冰者,明代乘冰车、冰床成为宫廷的冰上游戏,民间冬日里也以滑冰、乘冰车为乐。清代将冰雪运动谓之“冰嬉”,并被列为国俗。现代称为“滑冰”,以速度滑冰、花样滑冰为主,兼有冰上游乐,是一项普及性较强的冬...
寒冬,忆冰床
当你漫步在二环路上,你可知道四面的路基是当年“都城九门”的城墙?途经东直门、朝阳门、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阜成门、西直门、德胜门和安定门,也就是绕古燕京的“都城九门”;当你乘车行驶在二环路上时,你可知道路基是当年环城护京的护城河?现在,各...
60多年前的寻访
1957年1月20日是个星期天,早上,天还漆黑着,宣化铁路地区各站的许多休班青年,就都匆匆地跑到车站上去了。大家就要由团总支率领着去过一个振奋人心的团日——到怀来县二堡子乡南山堡村去访问那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为实现幸福美好的今天而献出了自己...
摇出来的温暖
进入冬天,北京人的屋里该取暖了。笔者年逾七旬,小时候家里取暖靠的是烧煤球儿的炉子。煤球儿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是“摇”的。估计如今60岁左右的北京人,见过摇煤球儿的不多。北京人有一种吃食,叫“摇尜尜儿”,玉米面加上白面,和水,蹾成方体、切成小方...
文房之雅物
文房之物浸淫着文人气息,凝聚着历代文人的智慧与审美,折射出古代文人高雅的清居生活,是独具人文精神的载体。文房之物,并非以价昂为好,能请进我之天穹斋的文玩也不多,我称之为雅物,说得更透彻一点,我认为是缘分所致。 北京双起翔作之“兔儿爷” 北京...
金章花卉团扇轶事
金章花卉团扇正面 金章花卉团扇背面 2016年,我曾经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拍过一件文物,是金章绘画的一柄团扇,内容为花卉题材:翠绿的水仙当中,绽放着几朵粉的、紫的、黄的花瓣,宛如妩媚生姿的海草,在波浪中摇曳,很见艺术功底。旁边有两行金章的手书:...
千里运河白浮“源”
编者说 大运河在北京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决定了大运河文化带作为古都文脉的历史地位。大运河流淌着北京人的血脉,沉淀着北京历史的涓埃。2022年,《北京纪事》将驾起一叶“专栏”小舟,邀您于大运河的历史、地理、文化、故事与传说之...
600年前北京的“特快专递”
600年前的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朱棣正式迁都北京。迁都前,朝廷对北京地区展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宫殿、坛庙、城垣、城楼、陵寝等,工程种类繁多,规模浩大,对木材、石料和砖瓦等建材的需求大增。如何快速把这些建筑材料远距离运送到北京?靠...
爆羊肉与烧茄子
说起爆羊肉与烧茄子,用现在的眼光看,它只是两道普通的菜肴,但对我来说,它是我心中最棒的美食,充满了醇香的思念之情。 我在老北京一条普通的小胡同的大杂院里出生、长大。在我儿时,经济不发达,人们生活水平比较贫乏,粮食凭票供应,每个人根据不同情况...
窝头·咸菜·粥
看了这个题目,凡是老北京人都会感到特别亲切。 窝头 从我记事起,记得每天的饭食差不多都是窝头,这窝头是棒子面做的,棒子面官名叫做玉米面,而北京人称它为“杂乎面”。那时是供给制,每人每月都有限量,按时发给粮票,这粮食又分为粗粮票(普通粮票,能...
炉膛里走出来的火烧
说到京城的美食小吃,老北京人能说出一大串儿,特别是让人们念念不忘的火烧。 京杭大运河开通后,通州成为大运河的北起点。金、元、明、清在北京建都以来,随着民族之间的交往,带来了汉、回、蒙、满的各族风味美食小吃的荟萃交流。三次大移民,也使得南北美...
一碗“还魂”汤
北京有一道独特的小吃,说它奇:颜色灰绿,不透明,偏黏稠,闻上去还有点酸甚至是臭,有的人接受不了这个味儿,闻到就要掩鼻躲避,可这正是有些人的美味,有些人的琼浆玉液,是什么呢?正是——豆汁儿。 别小瞧这一碗灰不拉唧的豆汁儿,它可是历史悠久。相传...
西四炒红果
雍和宫庙会卖大挂山里红的北京小贩 这些日子,天儿眼瞅着越来越冷,就算正式入冬了,山里红最应季。山里红好吃,就是生的吃多了容易倒牙,胃里抽筋,还爱往上反酸水。八九十年代那会儿,老北京人吃山里红都是弄俩钢种盆往院里一搁,一个盆是空的,一个盆里岗...

人文

接得住命运,要修己
陈双媚 何为读书人? 《范进中举》原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情节,讲述寒门书生范进科考多年,屡试不第,日子过得穷困潦倒,直到四十几岁依然不顾老母重病缠身,不理贤妻苦苦哀求,不管岳父恶言训斥,顶着乡人的奚落讥讽,抱...
儿童动画电影中民族文化的普遍性与独特性呈现
汤姆·摩尔,1977年出生于爱尔兰唐宁市的纽里,不久后搬到景色优美且有很多历史古迹和古教堂的基尔肯尼,在罗马天主教圣基兰中学毕业后,汤姆就到了爱尔兰首府都柏林大学Ballyfermot College学习。都柏林历史悠久,有许多古...
都市情感的解构和重构
电影艺术是经过艺术家通力合作,用故事来阐释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研究,以期得到观众的共鸣和认同的艺术创作。 看完电影《乌海》,我久久沉浸在影片氛围里,不仅有深刻隽永的细节和鲜活的人物,还有可触摸的氛围、透明的生活体系和精彩的对话。周子阳电影的...
李健:天生的“老大娘”
如果你曾看过北影的名片《小兵张嘎》或《红旗谱》,其中的嘎子奶奶或严大娘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这两个角色的饰演者都是李健。那以后的几十年里,李健在广大观众心目中就成了善良纯朴的农村老大娘的化身。 其实李健是个正儿八经的“老北京”,并没在农村...
一个北京人,怎么会中了苏州评弹的“毒”?
2012年这场中篇《四大美人》,是我的入坑之作 我,80后,打小在北京土生土长,喝豆汁儿吃炸酱面看国安。从没想过,居然有一天,竟会成了一个“精神苏州人”!原因无他,全赖中了苏州评弹的“毒”。 评弹就是又糯又嗲唱小曲儿?说书才是灵魂! 在许多...
中国音乐活化石:智化寺京音乐
云锣 智化寺京音乐,北京市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智化寺京音乐源于唐宋的宫廷音乐,自1446年由明代宫廷传入智化寺后,一直按照口传心授方法代代相传,迄今已有560年的历史。智化寺京音乐有着保守严格的传承训练方式,艺僧们一般要先学...
三代人的百年诗幻
2021年10月22日,林轩音乐工作室出品的先锋诗剧《落·诗幻》在北京圆明园二河开21号艺术区首演,并于10月24日在位于北京南锣鼓巷的600年院落遗址——春风书院进行特别公益场演出。该剧以中国现代诗歌泰斗郑敏和作家、诗人、画家童...
《乾隆帝岁朝行乐图》中的元日气象
林硕 民间的岁朝清供之俗 “岁朝清供”之俗,乃是上古时期百姓祭祀神明的遗风。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猪、牛、羊等“三牲”逐渐被香花、果品所取代。汪曾祺先生的《岁朝清供》也曾提及旧时文人之家的清供之雅,也提及了百姓之户的“看青儿”之趣。当然,在我...
纪事书单
(2022年1月号) 《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孟泽 著 岳麓书社 2021年11月版 内容简介:一段走向世界的挫折之路,一个独醒先驱的悲剧人生。透过一个“失败者”的执着与挣扎,读懂内外矛盾交织的晚清政局。本书以郭嵩焘跌宕起伏的人生经...
陈来振 :将大爱献给社区
陈来振 陈来振,1950年生人,怀柔区北京百丽衬衫厂退休。自2008年参与环保事业,目前是泉河街道富乐社区的一名志愿者,也是一名退休党员,担任富乐小区北里一号院业主委员会主任和居民小组长职务。几年来,他在建设美好家园、和谐社区建设中积极参加...
何冠华:社区里的守望者
何冠华 何冠华,生于1981年,参与公益环保长达5年,现就职于中远酒店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当疫情来临时,部门的部分员工无法返岗,在北京的她,主动申请调整班次,全身心投入到园区抗疫一线中,每天提前一个小时到岗,下班时间更是不固定,抗疫攻坚阶段,...
王霁琦:园丁的奉献
王霁琦开展环保教育工作 王霁琦是一位90后,现就职于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中心幼儿园。她自2013年获得志愿者证后,相继开始参与社区、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毕业后,参与幼儿园及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弘扬和宣传环保、绿色生活理念。 王霁...
王久相:用一只手筑起“ 防疫墙”
王久相 王久相,1969年生人,工作单位是雁翅镇河南台村村委。王久相199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雁翅火车站火车连接员,1986年6月在抢运战略物资时致右胳膊受伤,后被截肢,现为肢体3级残疾人。虽然是一名残疾人,但他却自强不息,从没有...
王英:净水有我
王英 王英,1979年生人,就职于北京市密云区季庄小学,参与环保5年时间。远在2016的某一天,王英有幸接触到了“密云红十字爱心志愿服务队”的一名成员。他向王英介绍了这是一个公益性群体,大家经常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公益性活动。怀着对这些志愿者无...
论“舒服”
王彻之 舒服?不舒服? 现代诗的本质是使人舒服。 听起来,这似乎违背了现代主义诗人和批评家们的观念。阿多诺就曾明确为现代艺术拒绝舒适感。T.S. 艾略特在他那篇著名的檄文《传统与个人才能》中,声称现代诗写作本身是一个令人不安的过程。在这个过...
两个医生的沈阳切片
王占黑 想介绍这样一本新书,它是由两位媒体人共同发起并完成的长篇非虚构作品,书名直截了当地给出了主角:张医生和王医生。当然,写的不止于他们,还有二人各自的家庭,从闯关东一代到00后一代;也不止于家族历史,还有这几代人共同生活的地方——沈阳—...
漫话北京交通
我在北京生活了60多年,对北京交通的变化,深有体会。然而从理论上谈及北京交通的变化,涉及今昔对比的精确数字,涉及很多的专业知识,非一般人所能做到。所以,我只能从自己的感受谈起。 北京公交的变化 小时候,我住在西城区景山公园后边的米粮库胡同。...
微塑料隐患
近日,一项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发表的论文显示,婴儿粪便中的微塑料含量是成人的10到20倍,啃咬玩具、纺织品,使用塑料餐具等一系列习惯都会使婴儿比成人摄入更多的微塑料。相关报道一出,立刻引起了年轻父母们的忧虑,这个微塑料究竟有多大危害?在塑料制...
沙海老兵赋
编者按: 有一个职业,叫军人。 有一种昵称,叫“老兵”。 今天,故事就与新疆的“沙海老兵”相关。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群“老兵”又有着怎样的精神气质呢? 刚刚过去的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6月23日,新疆生产...
一个产科医生的健康管理梦
每个社会、家庭和妈妈对新生命的期盼有多强烈,对死亡、疼痛和缺陷的恐惧就有多强烈!可是,孕育是一场未知和不确定的旅程,喜悦和风险并存。林巧稚大夫曾说,妊娠不是病,妊娠要防病。如何防病?专业的孕期健康管理,可以有力地促进母婴健康安全,提高出生人...
相关杂志
  • 环球人物

    环球人物

    2025年10期
    ¥9.00
  •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

    2025年14期
    ¥7.29
  • 红旗文稿

    红旗文稿

    2025年12期
    ¥3.00
  • 南都周刊

    南都周刊

    2025年06期
    ¥12.00
  • 民生周刊

    民生周刊

    2025年13期
    ¥12.00
  • 南风窗

    南风窗

    2025年14期
    ¥9.00
  • 新民周刊

    新民周刊

    2025年22期
    ¥5.00
  • 南方人物周刊

    南方人物周刊

    2025年03期
    ¥6.00
  • 军嫂

    军嫂

    2025年05期
    ¥6.00
  •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周刊

    2025年24期
    ¥6.00
  • 世界知识

    世界知识

    2025年11期
    ¥7.29
  • 看世界

    看世界

    2025年14期
    ¥9.00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58.68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北京纪事

杂志价格:¥4.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北京纪事

杂志价格:¥4.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