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禺《桥》的过渡意义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引言

曹禹的创作转型在他未完成剧作《桥》中已有体现《桥》诞生于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工业题材兴起的历史语境,又恰逢抗战末期至建国前的社会转型期,既是曹禺应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邀约的命题创作,也是他对左翼文艺路线的主动靠拢。《桥》以工业叙事替代了家庭伦理叙事,以阶级符号取代了复杂人性,标志着曹禺从“人的戏剧”转向“政治戏剧”。(剩余6737字)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