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语言+”到“+语言”
    “语言+”,提醒我们小心地出发;而“+语言”,鼓励我们大胆地前行。 “语言+”和“+语言”可以策略性地融合在一起,因为它们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必经的阶段。
    顾舟山 李仁甫
  • AI语音翻译环境下外语专业口译课堂教育生态环境建构研究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语言产业中的应用 [J]. 语言产业研究,(7): 112-113.[8] 张吉良. 2009. 巴黎释义学派口译理论成就谈 [J].
    郑意长
  • 辽宁科技翻译家群体研究(1949-1990)
    翻译与知识的流通和再生产:刘伯明对杜威实用主义思想的译介和重构 [J].语言教育,(2): 12-20.[39] 王文斌. 2024.
    仲文明 王靖涵
  • 小学生英语语音习得研究
    语言研究, (4):87-93.[53] 张荣伟. 2012. 论“教”与“学”的五种关系范型 [J]. 教育发展研究, (10): 50-56.
    潘攀 陆江妹 陈桦
  • 希尼死亡题材诗歌中指示语之认知语用文体研究
    指示转移理论主要关注语言单位如何在语境中引导对具体对象的理解,强调口语和书面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运用。
    傅琼 赵乐
  • 国际中文教育项目式教学评价:从理论到实践的路径
    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2] 冯丽萍 步延新 H. LI.2013. 短期来华美国留学生课外语言接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语言文字应用, (3): 109-116.
    刘冰 郑艳群
  • 翻译副文本的民俗形象建构研究
    副文本是译者进行民俗形象建构的重要平台,伊维德在副文本中不仅通过文字,还使用符号、图像等多样叙事模态来参与民俗形象的建构过程,使副文本和主文本互为补充,在目的语中为主文本民俗形象提供了丰富的叙事语义和文化语境,弥补了翻译过程中由于语言变化而出现的语境和文化缺失
    刘翔 胡巧巧
  •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外语课程思政中的应用
    德媒采用了述谓策略168次,并多次使用比喻等修辞手段,语言形式多样。
    仇宽永
  • 英国外语学科近年的政策行动和发展动态
    赵世举(2015)认为,国家语言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语言资源拥有能力、语言使用及服务能力、语言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国民语言能力、语言人才储备能力、语言管理及语言事业发展能力以及语言影响力。
    平原 王斌华
  • 大学英语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首先,虚拟教研室的课程共享,可以使相当数量的学生通过网络课程或者网络APP学习扩展语言知识和提升语言技能;其次,虚拟教研室的教研协同,能够使大学英语教师在跨校、跨区的教研协同中获得有力的教研、资源支持,
    张智义
  • 奎亚拉·阿莱格里亚·休德斯戏剧的空间诗学
    简言之,在这部终曲中,休德斯通过将波多黎各裔美国人的音乐、语言、烹饪、节日等文化元素有机融入戏剧中,建构了视听元素丰富、开放包容、多元共生的文化空间,表达了剧作家对创建充满自由、平等、
    赵永健 王婷婷
  • 法庭口译话语特征研究
    在有口译的环境下,法庭语言更倾向于使用具有语用标记的话语,以提示未知信息、减少口译压力、提高口译准确性。
    刘春伟 曹轶玮
  • 约翰·契弗短篇小说中的阈限空间与社会拟剧
    语言教育,(2): 88-97.[22] 谢卓芝. 2019. 资本逻辑与人的逻辑的较量:《共产党宣言》的解读新视域 [J]. 理论月刊, (6): 26-31.
    徐明莺 司文畅
  • 相见礼仪英译的动态语境适应与文化认同维度
    译者在语言语境方面的适应性选择不但折射出译者的语言功底,而且体现翻译的主体性、融通性与创造性。例1.原文:吴耕雨又拱拱手道:“拜托,拜托。”
    刘晓晖 周秋伶
  • 全球英语框架下语言信念与二语动机的相关性实证研究
    从教学角度来看中国的英语教育工作者需要提高自己和学生对全球各地所存在的英语语言多样性的认知,这种语言多样性正以“全球英语”的社会语言现象被大众逐渐认识。
    顾慧媛 Larisa NIKITINA
  •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英译策略:定义型诠释
    译者行为研究新发展对谈 [J].语言教育,(3): 3-18.
    刘性峰
  • 和谐串行理论视阈下的英语软腭音软化与音系不透明现象研究
    当代语言学,(3): 401-415.[37] 叶晓锋. 2020. 楚简中软腭音和双唇音的交替在南方汉语方言的遗留——以“父”声符与“古”声符的通假为例 [J].
    郭中子
  • 辩证看待跨文化理论
    根据《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跨文化能力包括:“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跨文化同理心和批判性文化意识;掌握基本的跨文化研究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理解中外文化的基本特点和异同;能对不同文化现象、文本和制品进行阐释和评价
    万晓蒙
  • 索绪尔与结构主义音系学
    、能够用来构建其评述的语言。
    约翰·E. 约瑟夫 曲长亮
  •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文类转变与19世纪美国文学市场
    摘 要:从童话故事、战争故事、哥特小说到家庭小说和儿童小说,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文类转变与19世纪美国文学市场的发展和需求紧密相连,体现出她作为作家的敏锐度、灵活性与多面性。面对市场和读者的需求,奥尔科特积极调整写作,由此成为成功的职业作家。较之一味迎合读者和市场,奥尔科特与它们的“博弈”贯穿始终。在转型之作《小妇人》中,奥尔科特有效利用读者的期待视野进行发展创新,使其在商业价值之外,具有独特、恒久
    韩红宇
加载中...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