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语言+”到“+语言”
    “语言+”,提醒我们小心地出发;而“+语言”,鼓励我们大胆地前行。 “语言+”和“+语言”可以策略性地融合在一起,因为它们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必经的阶段。
    顾舟山 李仁甫
  • 漠视语言和摧毁语言
    同漠视语言是重视语言的命题一样,摧毁语言也是重视语言。诗有多重生命,意境是它的生命,语言也是它的生命。
    枣红马
  • 辽宁科技翻译家群体研究(1949-1990)
    翻译与知识的流通和再生产:刘伯明对杜威实用主义思想的译介和重构 [J].语言教育,(2): 12-20.[39] 王文斌. 2024.
    仲文明 王靖涵
  • AI语音翻译环境下外语专业口译课堂教育生态环境建构研究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语言产业中的应用 [J]. 语言产业研究,(7): 112-113.[8] 张吉良. 2009. 巴黎释义学派口译理论成就谈 [J].
    郑意长
  • 国际中文教育项目式教学评价:从理论到实践的路径
    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2] 冯丽萍 步延新 H. LI.2013. 短期来华美国留学生课外语言接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语言文字应用, (3): 109-116.
    刘冰 郑艳群
  • 希尼死亡题材诗歌中指示语之认知语用文体研究
    指示转移理论主要关注语言单位如何在语境中引导对具体对象的理解,强调口语和书面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运用。
    傅琼 赵乐
  • 小学生英语语音习得研究
    语言研究, (4):87-93.[53] 张荣伟. 2012. 论“教”与“学”的五种关系范型 [J]. 教育发展研究, (10): 50-56.
    潘攀 陆江妹 陈桦
  • 《聊斋志异》民俗英译问题刍议
    可以说,提倡中国人自己“发声”突破了“正向”和“逆向”翻译的争论,将问题从语言层面推向了更宏大的历史文化语境层面,讨论的是翻译活动的主体性问题,实际上对翻译活动各阶段的参与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靳亚男
  • 张之洞的国家翻译观及生成逻辑
    语言教育:(1): 94-104.[18] 周领顺等. 2024.“研究翻译话翻译”对话录 [J]. 语言教育,(1): 3-23.
    周忠良
  • “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翻译家群体的特征与价值
    2.3 翻译方向翻译方向指具体翻译活动中语言转换的方向,“译者从他们的第一语言、母语或优势语言译出,或者译入他们的第一语言、母语或优势语言”(Pokorn,2010:
    冯全功 郑贝柠
  • 国际写作量表研究动态趋势与展望(2014-2023)
    在OET基础上,不同学科领域的专门用途英语(ESP)和内容语言融合(CLIL)课程写作能力量表的设计亟待解决。
    泰中华 王澜熹
  • “中国式现代化与外语学科建设”十院长谈
    其一,文学语言的复杂性、隐喻性、文化依赖性,对语言模型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需要大量针对性的语料训练和模型调校;其二,语言模型虽可揭示文学文本的宏观特征,但仍难以穷尽文学语言的生成机制和审美奥秘,需与传统
    陈彦旭 范武邱 郭英剑 何宁 蒲若茜 曲涛 尚必武 王钢 王丽丽 张智义 纪秀明
  • “翻译实践”“翻译思想”“翻译理论”三元一体关系探析
    例如,这三个概念本身是复合概念,涉及的源发性概念——“实践”“思想”“理论”本身就需要深度辨析;更进一步讲,“实践”“思想”“理论”又涉及“存在”“思维”“语言”这一哲学三元关系,哲学的形而上思考无疑会深化翻译实践
    张思永
  • 奎亚拉·阿莱格里亚·休德斯戏剧的空间诗学
    简言之,在这部终曲中,休德斯通过将波多黎各裔美国人的音乐、语言、烹饪、节日等文化元素有机融入戏剧中,建构了视听元素丰富、开放包容、多元共生的文化空间,表达了剧作家对创建充满自由、平等、
    赵永健 王婷婷
  • 大学英语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首先,虚拟教研室的课程共享,可以使相当数量的学生通过网络课程或者网络APP学习扩展语言知识和提升语言技能;其次,虚拟教研室的教研协同,能够使大学英语教师在跨校、跨区的教研协同中获得有力的教研、资源支持,
    张智义
  • 英语写作词块能力的发展特征历时研究
    这意味着随着语言能力的提升,学生更加关注到本族语者的词块使用特征,在结构和功能上更接近专业作者的写作方式(徐昉,2012)。
    孟亚茹 黄馨瑶 范晓晖
  • 交际(非)典型性的语用学研究前沿态势
    由此可见,超语言实践作为一种整合动员多重资源的交际方式,体现了教师在多语言课堂中动态建构互动能力的过程(Tai & Dai,2024)。
    杨璘璘 刘平
  • 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现状及对策
    4.2 培养复合人才,提升传播能力提升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效能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支兼具中医药专业知识、多语言能力、国际视野及跨文化交际技巧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
    李春玲 杜天润
  • 语言
    孩子们的问题——指向物质的词语有没有危险面对语言,我始终无法说服自己相信修辞最多的版本
  • 外语学科专业区域国别研究课程教师身份的建构研究
    和我自己原本关注的认知语言学结合好像挺难的,但是我发现可以和教学结合,做区域国别课程教学方面的研究。”
    常俊跃 闫国菲 刘兆浩
加载中...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