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的教学困境与纾解

——以《愚公移山》为例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要: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常会出现学生对其持质疑甚至否定态度的情况。这是因为寓言的寓意有明确和隐晦两种类型,而《愚公移山》属于后者。进一步分析,会发现学生的质疑集中指向的是故事而非寓意。寓言是以寓意为核心的文体,通过指摘故事来否定寓意是对寓言文体的典型误读。事实上,只有接受故事本身,立足本原或普遍寓意做出的多元化解读,才可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剩余4152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