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教师在形成性评价中的“非人造”智能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郭良菁,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中国委员会副主席

“形成性评价"这一概念的提出,在教育评价改革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凸显了“因材(因人)施教”的评价目的,即及时评价“学"的状况以调适“教”。有了这样的目的,教育者评价学习者的视角便不再只是比较、鉴定(贴等级标签)或选拔,即所谓的终结性评价,而是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持续关心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剩余3808字)

monitor